跳到主要內容

中央應提具體政改構想 推動討論改變政治生態長青網文章

2014年06月10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4年06月10日 06:35
2014年06月10日 06:35
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明報專訊】特區政府首階段政改諮詢之後,社會整體氛圍主要是兩種情况,一是無信心,因為中央與民主派就政改立場南轅北轍,對普選達成共識難以樂觀;另一種情况是擔心,民主陣營及建制陣營的鷹派佔奪了政改話語權,雙方各走極端,事態正在向玉石俱焚滑下去,完全有可能演變至衝突亂局。我們認為,在事態未發展至不可挽回之前,中央應該拿出具體普選辦法構想,與溫和民主派商討,爭取達至一個「雙認許」,即是中央認許、香港市民認許的方案,以廓清籠罩在香港上空的陰霾。


激進保守主導雙方

政改拉倒或釀亂局

情勢使人擔心,在於「佔領中環」本來是訴諸和平、理性、非暴力的公民抗命運動,而且到最後一步、即是無法達至「符合普及平等原則、無不合理限制和有真正選擇的」特首普選方案的時候,才會發生佔中;但是歷經政治操作,佔中已經被鷹派騎劫,以鷹派歷來在各種大小場合的表現,很難相信他們會秉持和平理性非暴力原則;此外,政改還未實質商討,鷹派已經急不及待要佔中了。因此,種種迹象顯示,被視為今次政改最重要平台的「佔中」,偏離了初衷,鷹派奪去了政改話語權,中間理性力量被邊緣化,坐看事態惡化卻無能為力。


政治光譜另一端建制陣營的保守派,於政改取態也愈來愈強硬,建制的鷹派提出什麼安全系數要百分之百、提名委員會一定要多數決,以篩走中央不屬意的參選人等說法,根本就罔顧政治現實,不惜拉倒政改;尤有甚者,是鷹派被指運用影響力,要使普選胎死腹中,例如有傳聞指有具影響的港人到北京說「普選不是對的、並非對香港好」,云云。因此,有理由相信建制陣營之中,有些人樂見政改泡湯,因為他們認為政制原地踏步,既得利益不會受到損害;而從事態發展看來,這類保守派人物也佔奪了建制陣營的政改話語權,主導着事態發展。


政改的激進派與保守派,原本各走極端,並無連繫,但是現實上他們相互促進,相互加碼對抗,經過循環「促進」,雙方雖無交集,客觀效果卻為對方而存在,成為共生體。今次政改,雙方極端勢力愈趨壯大,主導了整件事,與它們的共生有很大關係。


雙方極端勢力坐大,中間力量靠邊站,扭曲了社會應有格局,是一年多來討論政改失焦的結果。去年3月全國人大法律委員會主任委員喬曉陽在深圳與建制派議員會晤,揭開政改序幕之後,包括特區政府的首階段諮詢,各方都拿出建議方案,對此,中央一概不回應,一貫被認為反映中央意願的傳媒、學者、建制陣營的黨派等,則對這些方案、特別是民主派提出的方案建議,都以予否定,使得1年又3個月下來,中央變相成了「否定先生」;而民間方案被否定之後,卻不見中央或透過建制陣營,提出可供商討、有可能達成最大共識的建議。


這種「破而不立」的做法,是激進勢力抬頭,騎劫佔中平台,挾持了民主派的根本原因。溫和民主派認為即使沒有公民提名,按提名委員會的框架,也可以設計出無不合理篩選的普選安排,但是他們提出的方案一一被否定,使鷹派更振振有詞採取極端取態。現在,擺在眼前有兩個大場面,一個是 6.22的佔中方案投票,一個是7.1大遊行,參與市民會有多少,很難估計,不過熟悉香港情勢的人大概會感受到,以目前的整體氛圍,一些恫嚇打壓言詞,不會對市民參與佔中投票和遊行起到阻嚇作用,反而極可能起到反效果,激發更多人以實際行動表態。


開展政改實質討論

政治生態回復正軌

香港民情躁動,除非中央不在意香港事態惡化,否則應該即時調整策略,讓政改討論回歸正軌,讓市民知道真的是「有商有量」。中央由主管港澳事務的張德江、港澳辦主任王光亞等人,都表示中央真心誠意在香港落實普選;另外,中聯辦主任張曉明與立法會議員葉建源會晤後,葉引述說,張曉明表示普選方案要分別得到中央和市民認許。即使張德江、王光亞以至張曉明的說法並非虛言,而是說明了中央對落實普選的決心,但是「聽其言、觀其行」,如何落實?迄今中央仍未提出具體構思。政改曠日持久,毫無進展,是導致民情繃緊的主要原因。


即使以被視為新一代護法的北大法律學院教授饒戈平為例,他的說法,曾經被政務司長林鄭月娥視為「一錘定音」,可見他在知情者眼中的分量。日前饒戈平應邀來港出席研討會,人們以為他會帶來新信息,但是,當日他就提委會的民主程序,只提出「逐個陳述、逐個表決」的說法,所謂逐個表決的結果,連是否採取多數決也不敢言明。饒戈平的說法,與人們的期望有落差,若說中央透過他傳達信息,效果近乎零,反而拋出了又一個問題,引發更多猜疑。


饒戈平教授這個例子,只是說明政改討論不應繼續停留在否定、猜謎語式的狀態,中央應該盡快切實拿出具體建議,讓香港市民知道中央的真實意向、並作實質討論;另外,政改進入實質討論,對香港情勢極其重要,因為可以弱化雙方極端勢力的影響力,讓中間理性力量有空間參與討論,改變他們在兩個陣營都處於邊緣化的局面。我們認為:只要中間理性力量回歸應有位置,香港事務就會回歸正常,事態超越政改,關乎香港的政治生態,十分重要,中央要看到這一點。


歡迎回應 editorial@mingpao.com

0
0
0
書籤
留言 (0)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