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昔貪玩捐血今受惠 癌女領悟捐血真義長青網文章

2014年06月09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4年06月09日 21:35
2014年06月09日 21:35
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明報專訊】「雖然沒有見過面,但其實覺得很親切。輸血的時候,我看着血包內的血,覺得很神奇,為什麼另一個人的血液可以融入自己的身體中,如果沒有了這包血,我又會怎樣呢?」血癌康復者伍寶瑩曾因貪玩去捐血,但如今成為受血者才感到捐血的偉大。她於治療期間,每周都要輸3至4包血,看着血包內的血,總忍不住想像捐血者的身分,兩年內默默幫助過她的20多名捐助者,明明陌生,感覺卻很親切。


伍寶瑩於2012年確診患上急性淋巴白血病,需要接受化療及骨髓移植,她回憶維持了年多的化療,不但身體難以適應,母親更要辭職,全職貼身照顧她。4次化療中,她平均每星期都要輸3至4包血,前前後後接受了來自20多個捐血者的血液。她形容捐血者就和醫生一樣,但捐血者的偉大是她在患病前從來沒有想像過的。「以前未患病之前亦有去過捐血,不過當時是因為貪玩,讀大學的時候想走堂,或者是天地堂用來『攝時間』,想試試自己是什麼血型才去捐血。到現在成為受血者才知道,原來捐血是很偉大的。」


與恩人見面感親切

伍寶瑩昨日在紅十字會安排下,首次見到她其中一位捐血者,亦是於昨日頒獎典禮上獲得300次或以上捐血紀念章的張達文。現年53歲的張達文,由27歲起定期捐血,「小時候家人反對我捐血,所以到自己長大後才去捐。第一次捐血的時候都有少少緊張,但一捐完就有完成任務的感覺。」


和很多捐血者一樣,張達文一開始並不知道有「成分捐血」,直至他獲取25次捐血獎的時候,得悉有這種捐血形式,則立即轉作成分捐血。成分捐血只會透過儀器抽取捐血者血液中的血小板或血漿,其餘血液成分將會返回捐血者身上,由於人體可快速補充血小板及血漿,因此捐血者約每兩星期即可捐血一次。張達文表示,轉往成分捐血後,不但新陳代謝快了,亦因捐血次數增多感到十分滿足。 兩人首次見面,伍表示覺得很神奇,亦十分感謝眾多捐血者的幫助。


實習記者 余思朗

0
0
0
書籤
留言 (0)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