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與子女棲貨倉睡紙箱 感情更融洽長青網文章

2014年06月09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4年06月09日 06:35
2014年06月09日 06:35
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明報專訊】陳興濤的事業歷盡起跌,試過窮到「聽日僅僅夠200蚊畀屋企做家用」,不過患難見真情,逆境中他得到家人的支持,與他一起渡過難關。


他憶述,生意失敗後曾安排家人搬到內地居住,自己則於香港的街頭擺檔賣書,住在火炭工廠大廈的貨倉。港大讀歷史畢業的他,因不滿內地的中史教育,不久便把其中一子一女接回本港讀小學,與他同住貨倉。


雖然物質條件極為匱乏,但陳興濤形容這是與子女「感情最融洽的時候」。每天一放學,子女便會到攤檔幫手賣書,當時陳沒錢購置家俬,只好用裝滿書的紙皮箱疊起來,「上面舖塊板就當係牀」,子女曾試過半夜「反瞓」,令整張「牀」塌了下來。後來陳與子女搬到上水,但起初仍要用裝滿書的紙皮箱充當牀和書枱,陳當時就指着「牀」向子女說:「賣晒呢批貨就買張牀」,然後又指着「書枱」說:「賣晒佢哋就買書枱」。結果陳和子女齊心合力工作,「大家都好努力做嘢搵錢,當時好開心,有目標」。


擺檔賣書 公園飲啤酒賞花自娛

另外,文科出身的陳興濤,困頓時刻總會寄情詩詞花草。他憶述破產後經濟拮据,餘暇時只能買一罐啤酒到公園,「睇吓啲花、睇吓個月亮」來自娛,同時間細味杜牧的詩:「六朝文物草連空,天淡雲閑今古同。鳥去鳥來山色裏,人歌人哭水聲中」,感受人世變易,但風景古今依舊的感慨。


0
0
0
書籤
留言 (0)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