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國際
詳情#
【明報專訊】伯格達爾對美國的質疑備受批評,其父羅伯特(Robert Bergdahl)言行亦惹爭議。奧巴馬周六宣布換囚時,羅伯特夫婦站在他身邊。蓄着長鬍子的羅伯特,說了一句阿拉伯語「奉至仁至慈的真主之名」。保守派傳媒霍士主持戲言,兒子已獲釋,他可「不用再扮塔利班吧」。
「尋求關塔那摩所有人獲釋」
這句阿拉伯語還惹來不少陰謀論猜測。羅伯特刪除的一條Twitter信息亦惹猜疑。該條英文信息是5月28日向一名塔利班發言人發出:「我仍努力尋求關塔那摩所有囚犯獲釋。神會為每名喪生阿富汗兒童作出補償,阿門。」
羅伯特本為速遞公司司機,2009年7月1日收到兒子被擄的消息後,便開始蓄鬍子。他在2012年接受《時代》周刊訪問時解釋,蓄鬍子是因為希望更了解塔利班的世界觀。為了打探兒子的下落,他流連網絡聊天室以找尋線索,又學習阿富汗普什圖語及烏都語。本身是虔誠長老會基督徒的他,不時向朋友解釋,他並非同情塔利班,只是試圖了解他們的世界。
衛報:惹爭議因不符愛國典型
《衛報》稱,伯格達爾父子引起爭議的原因,可能便是不符合「愛國美軍家庭典型」。羅伯特較早時便對《衛報》說:「我不為軍方或政府做事,我也不代表美國人民,我只是一名希望兒子回來的父親。」
「尋求關塔那摩所有人獲釋」
這句阿拉伯語還惹來不少陰謀論猜測。羅伯特刪除的一條Twitter信息亦惹猜疑。該條英文信息是5月28日向一名塔利班發言人發出:「我仍努力尋求關塔那摩所有囚犯獲釋。神會為每名喪生阿富汗兒童作出補償,阿門。」
羅伯特本為速遞公司司機,2009年7月1日收到兒子被擄的消息後,便開始蓄鬍子。他在2012年接受《時代》周刊訪問時解釋,蓄鬍子是因為希望更了解塔利班的世界觀。為了打探兒子的下落,他流連網絡聊天室以找尋線索,又學習阿富汗普什圖語及烏都語。本身是虔誠長老會基督徒的他,不時向朋友解釋,他並非同情塔利班,只是試圖了解他們的世界。
衛報:惹爭議因不符愛國典型
《衛報》稱,伯格達爾父子引起爭議的原因,可能便是不符合「愛國美軍家庭典型」。羅伯特較早時便對《衛報》說:「我不為軍方或政府做事,我也不代表美國人民,我只是一名希望兒子回來的父親。」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