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25歲.「生於八九內地 宣揚平反」長青網文章

2014年06月05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E123 Administrator on 2014年06月05日 21:35
2014年06月05日 21:35
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明報專訊】1989年6月4日,海燕未足3個月大、尚在襁褓,今年她第三次來到維園悼念六四死難者。原籍廣州的海燕8歲才來港,在內地沒機會認識六四,直至數年前升讀社工副學士,才開始留意六四及燭光集會,受到當年大學生不惜犧牲自己來爭取民主所感動。


痛恨內地對學生「洗腦」

海燕痛恨內地政府對六四隱瞞,甚至對內地學生「洗腦」,盼藉社工身分向不同人講六四,「如果有機會,就會毫不保留、不隱瞞地講」。海燕解釋,有時向在內地土生土長的朋友談及六四,他們一般顯得抗拒或冷淡,甚至有人反過來批評「如果當年中國政府唔咁做(鎮壓),就發展唔出今時今日新中國」,令她大感心酸。


另一生於89年、現於理大讀碩士的周小姐,同樣在小時候隨家人由中山來港,之後才認識六四,對坦克即將輾過學生的照片最感震撼,但她自言怕人多,從未參加過六四晚會,「今年是25周年,覺得有需要走出來,想多一分力量」。


89年出生者:晚會太形式

有生於89年的人第一次走入維園,也人有選擇離棄。命運與六四事件緊扣的鄧浩榮,出生於1989年6月4日,學生的死就是他的生。2007年他18歲、首次出席維園六四燭光晚會,當時他接受《明報》訪問,曾說過以後每年都不會缺席,但他原來5年來都沒再參與,「我覺得支聯會搞,好似幫民主黨拉票,對平反六四都係得個講字」。鄧說自己去過3年六四晚會,覺得太形式化,所以2010年起沒有再去。


現在他選擇自己在家靜靜悼念六四死難者,「我的方法是不幫支聯會,用自己的方式悼念。你見有些教會都未必去維園,在出面用自己方式」。對於很多人仍然認為香港每年有數以萬計燭光悼念六四,是很強大的道德力量爭取平反,他卻認為:「若六四維園一個人都無,共產黨先驚。」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