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天若有情天亦老 維園今夜共燭光/文﹕張文光長青網文章

2014年06月04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4年06月04日 06:35
2014年06月04日 06:35
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明報專訊】歲月如水逝去,信念長在心頭,八九民運已25周年了。


無論人生走過多少曲折與艱難,仍禁不住深情回望,25年前全城的盼望與悲慟、絕望與反抗的激情歲月,港人用熱血與良知,改寫了香港的歷史和命運。


最初,不過是胡耀邦逝世觸發的悼念,轉化為反腐敗和反官倒的要求,接着是大學生爭民主和自由的絕食,激起了北京、香港和全球華人的聲援,觸發中共黨內鬥爭和趙紫陽下台,導致六四血腥鎮壓人民的悲劇。


25年前的香港,一個即將回歸中國的殖民地,在聲援八九民運和反抗六四鎮壓的歷史中,擔當不可取代的支援角色。


8號風球的集會、新華社前的絕食、百萬人大遊行、支聯會的成立、傳媒真情報道、民主中華的歌聲、李鵬下台的吶喊、黑色靜坐的悲情,六四鎮壓後仍不改其志,彰顯人性的光輝與香港的驕傲。


一幕幕驚心動魄的歷史風雲,即使逝去了的黑白影像,仍滲透當年的血色與殷紅。


八九民運的壯闊波瀾因六四鎮壓而激盪,像歷史的蝴蝶效應,掀起前蘇聯和東歐的變天。


驚天動地的蘇東波浪潮:柏林圍牆的陷落,壽西斯古的槍決,東歐骨牌的倒塌,蘇聯帝國的瓦解,徹底埋葬了70多年的共產主義。


隨着六四鎮壓的大逮捕與大逃亡,香港因歷史和地域的因緣,擔當起民運救援者的角色。非正式統計,九七前經黃雀行動和香港通道逃亡的民運人士大約500多人。


當年,這是振奮人心的消息,體現香港的勇氣與良知,港人以最大的真情與至誠,關切民運領袖被捕和逃亡的消息,心潮起伏,悲喜交集。


逃出中國的民運領袖,組織了民主中國陣線,猶帶着廣場的壯志與豪情,認定中共的政權不穩,平反六四的日子不遠。


但預言落空了,六四鎮壓至今25年,中國的專權統治依然強大,經濟崛起成新興大國,但病入膏肓的貪污腐敗讓復興之路舉步維艱。


香港保存民運記憶 不尚空言

25年來,獨有香港不尚空言,切實救助出逃的民運人士、聲援天安門母親和異見者、每年維園點起六四的燭光、建立六四紀念館拒絕遺忘。


香港保存着八九民運的記憶,實而不華。平反六四的漫漫長路,由尋找鎮壓的真相開始。


沒有人知道平反的日子,沒有人預見隧道的盡頭,只靜靜守着自己的信念,守着維園的萬千燭光,讓全世界和中國都看見:香港沒有忘記。


這樣和平、壯麗、動人的燭光,竟默默點燃了25年,不想回憶,未敢忘記,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間共度此燭光。


若問香港最高潔的精神,那是維園一片閃爍無盡的燭海。


年年燭光,映照中國和香港的心事。


香港,曾為天安門的母親哀傷,為劉曉波的《零八憲章》喝彩,為劉霞的無助與不幸痛心,為李旺陽「被自殺」拍案而起,為譚作人的正直歡呼,為許志永、浦志強、高瑜和更多的異見者奔波。


年年燭光,一切的目標與追求,是要為六四的犧牲者平反,繼續他們奮鬥的中國夢。


萬水千山,載着他們的愛和悲哀,走在公義與良知的路上,並深信終有一天,重回北京天安門廣場,在人民英雄紀念碑獻上花環。


但25年中國壓制異己的現實,讓港人更清晰堅定了本土的民主夢。


八九民運初起,人們浸沉於「今日中國,明日香港」的恐懼,不斷聲援和吶喊,彷彿中國好起來,才能維護香港未來的平安。


六四的槍聲打碎了香港的夢,中國愈來愈近,《基本法》23條增加了顛覆的內容。原來鬆散的民主派,在六四鎮壓過後,才認真考慮組織政黨,藉民主建立一國兩制的政治屏障。


港同盟初起時,整合了當時的主流民主派,創建一個沒有黨名的黨,開啟了政黨政治的先河。


回顧歷史,不要簡化香港支援八九民運的內涵:既有着民運的愛國情懷,也有着本土的民主視野,建立了香港的核心價值,像「民主自由、人權法治」的四大支柱,其實源自當年支聯會深入民心的口號。


然而,香港政黨運動的興起,讓爭取普選成為民主派的共識。民主派支持民運的抗爭,讓中央視香港為反共基地,急切為《基本法》23條立法。


民主普選與國家安全,成為回歸最深層的中港矛盾,催生了維護本土利益的公民社會,讓中央對香港普選步步設防。


無論《基本法》一國兩制的憲政關係,中港政治、經濟和民生的紐帶,都難以讓香港走獨立分離的路,只能促使兩地共融進步,雖步履艱難,但不能切割。


回歸的現實說明了:一國的權力早籠罩香港,兩制的價值也影響中國。


香港,既是中國良知的守望者,也是本土民主的推動者,更是普世價值的追尋者。


像今夜維園的燭光,它的意義早超越香港,及於中國和華人世界,經歷了世代的薪火相傳,觸動人類的真情與良知,成為香港最感動人心的集會。


這是一股柔性的力量,比坦克與機槍的暴力更綿長,讓死者的信念在燭光中永生,讓生者懷抱着希望走過長夜,直到平反六四和公義伸張的日子。


環顧世界的人民運動,香港的抗爭並不孤單:捷克的布拉格之春、南非的黑人運動、南韓的光州事件、台灣的二二八事件、緬甸的學生運動,都經過艱苦卓絕的奮鬥,才能看到希望的幽微和曙光。


偉大人民運動 歷經和解走出悲情

這些偉大的人民運動,毫無例外地,都經歷了政府主動與人民和解的過程,消除彼此的怨恨,走出歷史的悲情,走向國家的更生和希望。


為什麼中國不能這樣做?畢竟25年了,向年老的天安門母親、向劉曉波等異見者、向情深一片的港人,釋出和解的善意,為何是那樣艱難?

當前,中國崛起面臨美日的聯手阻撓,在南海和東海一唱一和,更需要人民的支持。


攘外必先安內,撫平天安門母親的傷痛、平反六四和釋放劉曉波,有利於中國主動與人民和解,走上和平的復興之路。


如今,六四走過25周年,讓維園點起的燭光,悼念為民運獻身的高潔靈魂,讓天上的烈士都能看見,讓各地的華人都能看見,看見中國的土地上,仍有不屈的信念與良知,仍有着薪火相傳的力量,讓燭光書寫歷史,讓記憶對抗遺忘,讓人民不會忘記。


今夜,讓我們緊緊靠在一起,將25年的燭光高高舉起,像偉大莊嚴的人民公祭,讓沉默的人、年輕的人、堅持的人、奮鬥的人、反抗的人、未遺忘的人、生者與死者,都得着燭光的溫暖和希望。


張文光

0
0
0
書籤
留言 (0)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