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社工爸爸 辭職照顧自閉兒 長青網文章

2014年06月04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4年06月04日 21:35
2014年06月04日 21:35
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專訊】採訪當日,患有中度自閉症的得得(6歲)需要接受感覺統合訓練,透過刺激其感覺的活動,例如跳彈牀以刺激前庭覺、攀爬架刺激肌肉關節動覺等,助他學習整理腦部接收環境中的各樣信息,然後作出適當的反應。他近日表現大有進步,導師也再三稱讚,所以當了全職爸爸三、四年的Raymond也可放心重投工作。


不想錯過2至5歲訓練黃金期

雖然一般人眼中男人應以事業為重,照顧孩子的工作應交由母親去做,但Raymond認為做「湊仔公」談不上是什麼犧牲。此時,得得又再一次攀上爬架,取下貼在天花板上的貼紙;爸爸一邊讚賞他「佢得㗎!」,一邊跟記者說﹕「2至5歲是他的訓練黃金期,不上班來陪他訓練,我覺得很值得」。


父母對子女都有期望,得悉孩子患上無法根治的疾病後,可能需要一段時間接受;但曾任職社工的Raymond,接觸過不少自閉症兒童,當他看到只有1歲半的得得坐在洗衣機前專注地看它轉動時,大抵已經心裏有數,「得得喜歡獨個兒轉杯轉碟,這些固執行為是自閉症的一大特徵」。其後他帶得得做評估,2歲時得得正式確診患上中度自閉症,屬於低功能,缺乏表達與社交能力,智力方面亦有障礙。


Raymond沒有怨天尤人,反而立刻以自己的專業知識為囝囝鋪路。他之前是社工,熟悉自閉症兒童的種種需要,與太太商量後,決定由自己全職湊仔。但男人之家留在家中湊仔,難免受到別人閒言閒語,記者正在想該怎樣婉轉表達問題,Raymond已經看穿了記者的疑問:「我懂你想說什麼。這些我管不了啦!」然後他就開始為得得籌謀﹕若要讓他入讀政府資助的特殊幼兒中心,輪候時間長達兩年,為了抓緊訓練黃金機會,於是他自費參加協康會的訓練課程,接受言語、物理、職業治療,每月平均開支過萬,縱然面對沉重經濟壓力,他也沒有後悔,因他深信若非這樣做,兒子在溝通、認知等各方面的進步不會如此迅速。


花一年時間教兒子認爸爸

「2歲的小朋友會認得爸爸媽媽,但得得不認得」,Raymond憶述,「走到街上,我跟兩個叔叔站在一起,他看了看我,再看看兩個叔叔,然後就走開了」。即使Raymond呼喊他的名字,他也毫無反應。視親爸爸如同陌路人,Raymond來不及傷心,就要陪他繼續訓練,又要想盡辦法與得得培養感情。


對一般孩子而言,多相處自然能建立關係,但對於認人有困難的得得,爸爸就要出動一招美食利誘,經過屢敗屢試,終於換來一聲「爸」。「起初我只教他發出『爸』聲和『媽』聲,但其實他分不清誰是爸爸和媽媽。慢慢我提高要求,他看到我要說『爸』才有糖,說『媽』就沒有了。從他的眼神,我知道現在他能夠認到我了,整個過程花了一年呢!」Raymond笑稱,「看到我和工人姐姐,他會選我抱他」。


從薯片撈飯到克服挑食

一個大男人出門通常都是兩手空空,但Raymond就揹着一個大大的「奶粉袋」,裏面全都是得得的東西,水、衣物、尿片等等,隨時都有兩手準備,當中的零食包更是款式齊全,有紫菜、餅乾、糖果。之所以要準備多種食物讓得得選擇,因為他對食很「講究」,爸爸解釋,自閉症兒童會特別偏好某一種食物,算是固執行為的一種。得得於幼兒時期只吃薯片和喝奶,吃其他食物全都吐出來,爸爸雖然很擔心他不夠營養,可是也急不來,最後用薯片撈飯的方法,不過這也要講究策略﹕「起初放了一些飯在薯片上面,他一吃就吐出來,唯有把分量減少,減到放一粒飯才肯吃。」後來再慢慢增加分量,由薯片蓋着飯,後來把飯放上面,得得現在不會挑食了,Raymond笑說﹕「過程又是花了一年啦!」


Raymond很開朗,可能是信仰的關係,面對逆境他也懂得感恩﹕他還有一個女兒,但從不把兩姊弟比較,有時看到家姐忙着應付考試做功課,甚至認為得得更輕鬆快樂;又可能男人都比較理性堅強﹕他壓力大時,找個朋友呻兩句,然後跟自己說「我應付到嘅」,又再繼續。Raymond看着得得,溫柔地說﹕「他很愛笑,笑容比我多,我覺得他很可愛,我很喜歡他。」其實Raymond從不認為得得是一個負擔,別人眼中的犧牲與勞累,在他而言已轉變成快樂,這就是父愛的偉大吧!

0
0
0
書籤
留言 (0)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