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高健﹕從限購令談起長青網文章

2014年06月03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4年06月03日 06:35
2014年06月03日 06:35
新聞類別
中國
詳情#

【明報專訊】有消息稱,除北京、上海、廣州和深圳外,其他城市的限購政策可以自行調節,尤其是庫存過多的地方。隨後,權威財經媒體聲稱得到接近住建部的權威人士證實,上述政策方向和趨勢已明確,但具體是否發文、何時發文,還需等待中央態度。


筆者看來,類似限購這樣的行政命令本不該出台,不僅不能代替市場規律,反而扭曲市場。本屆政府尊重市場的態度明確,料想不會放任扭曲市場的政令長期存在。


今年以來,多地政府開始試探性地鬆動樓市政策,包括寧波、蕭山、鄭州、南寧等。顯然,在流動性收縮、銀行涉房信貸偏緊的背景下,存量大且無導入人口的城市,面臨巨大壓力。無人買、無力買,限購令已成一紙空文。


改革不周 衰退將比日更大

只是,如今正值微妙當口,中央雖能默認地方政府踩過界,卻不能輕易公開撤銷限購,怕被市場誤讀。內地樓市積弊已久,各類奇葩政令層出不窮,2008年的4萬億,更是火上澆油,氾濫的流動性和對貨幣信用貶值的擔憂,令樓市瘋癲。最後政府祭出「限購」昏招,貌似壓住了樓價,實則進一步扭曲了供需。


樓市改革,與中國當下面臨的其他所有改革一樣,都需要最高層壯士斷腕的決心。要讓中國經濟擺脫對投資的依賴,擺脫對房地產的依賴;要讓市場說話,利用無形的手調控供需;更要抗住既得利益集團的壓力,不能被心慈手軟者拖延改革。


除了決心,還要手段。樓市泡沫肯定存在,如果放任自流或直接戳破,結果很可能是經濟硬着陸,屆時復蘇之路難上加難。不能看到美國次貸後迅速復蘇,就以為中國樓市風險爆發後也會快速轉危為安,因為人民幣不是可以輸出的強勢貨幣,中國也沒有可領世界風潮的產品和理念,更可能的情况是陷入經濟持續衰退的境地,甚至可能比日本還糟糕。


短期助買樓 長線完善供應

所需手段,則是要長短結合,短期要讓合理的需求得到滿足,長期則是要讓整個住房市場步入健康軌道。限購和貸款政策扭曲了供需,讓很多有需求的人無法買樓,因此適當放鬆限購政策,同時輔之以信貸政策的調整,加大居民端的槓桿率,令這些人可以順利買到樓。一來疏解了需求,二來也不至於凍死樓市交易。長期看,則還是要形成完善的梯隊式房屋供應——廉租房、保障房、中低端商品房、高端商品房,均不可偏廢。


本欄曾寫過,政府是最大的造市商,過於高看政府的能力有漠視市場之嫌,但若以為政府會放任自流,任憑樓市陷入泥淖,那就是低估了政府的能力和決心了。


作者簡介﹕內地資深傳媒人

0
0
0
書籤
留言 (0)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