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中央官員一再強調,特首必須「愛國愛港」,與中央對抗的人亦不能做特首。《明報》新一輪的政改論壇,邀來資深政界人士,包括曾鈺成、劉慧卿、葉劉淑儀和李慧琼,讓建制派與民主派來一次愛國論對談,並探討在國際政治形勢的大氣候下,香港的普選路何去何從。
中聯辦主任張曉明4月在上海見立法會議員時說,從來沒說所謂民主派都不符「愛國愛港」標準;不過,港澳辦主任王光亞其後見傳媒時就對民主派是否「愛國愛港」不置可否,只拋下一句「他們心裏明白」。民主黨主席劉慧卿說她「愛國到爆炸」,但「愛國不愛黨」,又是否愛國?立法會主席曾鈺成在劉連番追問下,由曖昧回應,到最終斬釘截鐵地說劉慧卿「不愛國」,笑言這樣回答「兩邊(建制派民主派)也可得分」。他說,黨、國有時難以分清,而中央最擔心的是,若中國和外國有矛盾,香港「會站在哪一邊?」
市民又如何看「愛國愛港」?《明報》委託港大民研計劃,5月中以電話訪問了1011名市民,發現50%人明確表示支持以「愛國愛港」作為提名委員會揀選特首的準則,表示反對的有26%(見圖)。出席今次座談會的民主派和建制派人士,也認同特首要「愛國愛港」,但「愛國愛港」內涵就各有演繹,在「愛國」的議題上仍是愛恨交纏。
曾:建制標籤 民主派抗拒
曾鈺成認為,民主派對「愛國愛港」抗拒,是因為這已成了建制派的標籤,「建制派也會自稱自己是『愛國愛港』陣營。公道點說,『民主派』也是標籤。我被黨友說變成『民主派』,是批評,便是說我變節」。他慨嘆,「愛國愛港」予人「排除、任意篩選」的感覺。
劉慧卿接受「愛國愛港」是特首的政治標準,但認為如何「秤」出是一大問題。她稱,絕大部分香港人也「愛國愛港」,「我們擺明就愛國到爆炸」,但中央官員及建制派對民主派是否愛國的問題答案往往曖昧,令她質疑中央是否真的認為民主派愛國。
劉:標準應民意代表去「秤」
劉慧卿說,她接受《基本法》列出的特首條件,如滿40歲、住港20年等,而非一些不能具體寫出來的條件。她指全國人大法律委員會主任委員喬曉陽去年3月曾點名評論何俊仁,等同「何俊仁foul了出去」,又指自己無回鄉證不能返內地20年,自己也應不符合內地的「愛國愛港」標準。她認同每個人心中都有把「秤」,如果由市民選舉一班人當提委會成員,由民意代表去「秤」,「我接受,但不是現時小圈子(去秤)」。
已故領導人鄧小平早於1984年6月明確提出,「港人治港有個界限和標準,就是必須以愛國者為主體的港人來治理香港……愛國者的標準是,尊重自己的民族,誠心誠意擁護祖國恢復行使對香港的主權,不損害香港的繁榮和穩定」。不過,其後中央官員及建制派人士就「愛國愛港」的論述,有的在鄧的言論上附加了要求(見表)。
究竟建制派是否認同民主派是「愛國」?曾鈺成、葉劉淑儀、李慧琼異口同聲說,中聯辦主任張曉明在上海行中,清楚說「從來沒有說所謂泛民不『愛國愛港』」。
葉劉:美國總統也要愛國
葉太認為,「愛國愛港」作為對特首的政治要求合理,「因特首不是書記可隨時任免」。她又指出,即使民主如美國,對總統也有愛國的政治要求,例如美國第一夫人米歇爾在2008年為奧巴馬助選時,就因一句「第一次為美國感自豪(for the first time feel proud)」,被對手質疑她對美國的忠誠,以之攻擊,最後米歇爾澄清自己愛國。
不過,葉太也說,「愛國」是難以用文字寫出來,就算宣誓愛國也難保真誠,過往中聯辦官員也曾被捉到為外國做間諜。她指愛國的問題,每個國家都有爭議,「斯諾登是愛國者,還是叛國者?」她認為中央在如何處理「愛國愛港」問題上未想到如何解決,現階段不如聚焦提委會組成,實質意義較大。
李慧琼:代表與中央溝通能力
李慧琼則指出,特首仍有其他條件,例如與市民的溝通能力,而「愛國愛港」則是與中央的溝通能力,「(民主派)不要有心魔,不與中央對抗的不止是建制」。
(明報政改系列座談會)
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