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牛軍﹕二戰極權國聯盟的教訓長青網文章

2014年06月03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E123 Administrator on 2014年06月03日 06:35
2014年06月03日 06:35
新聞類別
中國
詳情#
【明報專訊】國際關係中流行「民主和平論」,即民主國家間不會打仗,對此爭議頗多,但相反,各種名目的極權國家聯盟都引發了戰爭,卻是事實,如極權國家聯盟就是引爆第二次世界大戰的一個關鍵。


最臭名昭著的是德國、意大利和日本的法西斯同盟。1937年德意日三國以《反共產國際協定》為基礎形成了「軸心國」。德國後來又提出建立柏林-羅馬軸心和加強德國-東京-羅馬戰略鐵三角,並積極展開外交活動。1939年5月,意大利外長齊亞諾(Cialeazzo Ciano)與德國外長里賓特洛甫(Joachim von Ribbentrop)簽訂了《德意友好同盟條約》(即「鋼鐵條約」)。該條約揭掉「軸心國」反共偽裝,露出侵略擴張的本性。之前兩國就在互相鼓勵和支持對方侵略其他國家,如意大利「無保留」支持德國佔領波希米亞和摩拉維亞;德國則支持意大利佔領阿爾巴尼亞。簽約後德國更加快了發動歐洲戰爭的步伐。


二戰軸心國互撐侵略擴張

1940年9月,日本同德意簽訂《同盟條約》,德意表示支持日本建立「大東亞共榮圈」;日本則投桃報李,支持德意建立「歐洲新秩序」。世界法西斯侵略集團就此形成,三國更瘋狂地肆意侵略,給全世界造成異常浩劫。


與德合作 前蘇停反法西斯

另一同樣臭名昭著的是1939年8月23日德國與蘇聯簽訂的《蘇德互不侵犯條約》,其內容包括東歐劃分勢力範圍、相互擴張的戰略諒解與情報合作等等,德蘇據此建立起所謂「戰略合作」的關係。8天後,9月1日,德軍入侵波蘭,二戰爆發。17日蘇軍佔領波蘭東部地區,後相繼吞併波羅的海幾個國家,並發動對芬蘭戰爭。蘇聯宣稱德國「不是侵略者」,是「和平的中立國」。斯大林還要求各國共產黨都隨蘇聯改變政策,不要在本國進行反法西斯鬥爭,導致國際共運災難性的大混亂。


上述極權國聯盟有兩個共同特點。第一是這些國家都有擴張領土的強烈欲望,它們打着各種旗號(如種族優越、洗刷恥辱、「保衛革命」等等)發動侵略,用武力建立帝國和稱霸,而且戰爭通常都極為野蠻、殘忍。可以說有這種聯盟就有戰爭。


極權國聯盟內訌 爾虞我詐

另一特點就是爾虞我詐,相互背叛沒有底線,相互攻伐心狠手辣。例如1938年德國就開始拉日本搞三國同盟,日本反而在亞洲日佔區排擠德國。當然,最具諷刺的還是德蘇「戰略合作」。蘇聯發動對芬戰爭後,德國很快就背約向芬蘭提供武器。德國1940年提出建立德意日蘇四國同盟,但雙方勢力範圍談不攏,結果德國在1941年6月22日發動突然襲擊,大舉入侵蘇聯。蘇聯苦心經營的勢力範圍土崩瓦解,戰爭初期百萬計蘇軍官兵被殲滅或被俘。蘇聯因此轉向反法西斯陣線,整個戰爭期間,蘇聯軍民犧牲達2000萬人,代價極為慘重。


極權國聯盟的罪惡可謂罄竹難書,這些國家有的戰敗受懲罰,有的後來不存在了,但人們要牢記歷史教訓,明白「近墨者黑」的道理。


作者簡介﹕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教授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