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黑箱作業缺透明惹民憤 香港隨時重演澳門一幕長青網文章

2014年06月02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E123 Administrator on 2014年06月02日 06:35
2014年06月02日 06:35
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明報專訊】澳門政府推動的「離保方案」,光看內容便知是百分百的「自肥方案」,包括特首在內的主要官員,離任後都獲得極為優渥的巨額「補償」,恐怕世界上沒有哪個民選政府敢於來這一手,可是澳門當局卻在沒有諮詢也沒有公開說明的情况下,把方案提到立法會等待通過。當然,事物的發展不以人的主觀意志為轉移,方案還未交到立法會,一向「和諧」的澳門社會爆發巨大反彈,2萬人(警指高峰時有7000人)在烈日當空之下走上街頭高聲反對,最後特首崔世安出來公開宣布撤回方案。


澳門當局起初自信滿滿的原因,大概是澳門立法會只有大約4名泛民主派議員,其他不是委任便是間接選舉產生,官方可以在極大程度上主導立法會。在議會這關,反對派的微弱勢力是螳臂擋車,不堪一擊;議事場外,澳門經濟因為賭業旺盛,庫房充裕,連年派錢,曾經讓香港巿民羨慕不已。按照這一邏輯,一個連年派錢的政府,一個建制派控制的議會,一個自1966年「12.3」事件後親北京組織成為社會主流至今的地區,難以想像會出現上星期的2萬人上街反對離保方案的情况。以澳門人口比例,2萬人示威,等於香港的超逾20萬人,在澳門已經通過類似香港《基本法》23條的政治背景底下,這絕對不能以「個別事件」等閒視之。


澳門示威帶來啟示

政府不可上下其手

這次澳門回歸以來最大規模的示威,極具啟示的深層意義在於,經濟暢旺未必等於可以任由政府上下其手,更不等於可以視民意如無物。儘管「強勢管治」在議會控制大局,主流傳媒亦多傾向建制,可是一旦出現逆社會潮流的議案或行政命令,群眾一樣走上街頭公民抗命,衝擊既有的保守政治倫理,今次澳門示威可屬典範。澳門當局之後如何檢討值得深究,是循民心變化而修改治澳之道,逐步走向透明度高的治政方向,抑或在另一方面「加大力度」,以經濟誘因籠絡社會階層,把澳門帶到絕對權力帶來絕對腐化的死胡同,值得觀察。


對一水之隔的香港來說,一貫平靜的澳門「不在沉默中爆發,就在沉默中滅亡」的現象,反離保示威以及其後的迫得撤回,說明經濟因素以及官方強力操作,到頭來無法抵擋民意大潮。香港近期最重要的大事是普選議題,政制三人組公開表示,任何包括公民提名元素的方案都不可能採納,反而建制內部的激進一翼卻愈來愈左,中央一些官員及學者的口徑又與此有遙遙呼應之感,部分親建制政團的政改建議,從提名委員會到出選門檻,一個比一個保守。凡此種種,若不能即時消解社會對「實現普選」真義應當如何的納悶,對後續事態發展可能引起衝擊。


回歸以降,香港社會的不滿,綜其而言是政治遠多於經濟,1997年底的金融風暴香港總算挺過,6年前的金融海嘯亦能免於一倒,然而政治之路確實迢遠崎嶇。如今來到歷史關口之前,官方以不符《基本法》及人大相關決定為由剔走含公民提名元素的方案,皮球現在到了特區政府那一邊,當局將推出一個什麼樣的方案,是寬鬆合度,達至符合普及平等原則、沒有不合理篩選、巿民有真正選擇的方案,抑或是那些左氣冲天的排他性極強、被批評為小圈子式的沒有選擇方案,是未來的香港往何處去的關鍵。


香港普選成社會焦點

政府方案須廣為接受

澳門公民社會的出現,推翻了特區政府的自肥方案,歸根究柢是澳門當局的「不可使知之」的管治哲學出事。沒有諮詢,不單是因為管治上的傲慢,而是以為在立法會的絕大多數優勢,以及對當地媒體的強大影響力,以前的無往而不利,如今卻在關係到根本道德價值的大爭論中踢中鐵板。香港的情况亦可作如是觀,社會靜待的政府方案,是一個符合絕大部分社會階層期待的真正普選,這已是香港社會的最大共識。若是悍然背離共識,推出既不合普選原則,又滿是不合理篩選,巿民沒有真正選擇的方案,早前的澳門公民抗命,說不定很快就會在香港再度爆發。


歡迎回應 editorial@mingpao.com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