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專訊】連綿天雨總算停了,換來晴空豔陽,不禁想起月初到泰國清邁之旅。
那邊的熱不同香港,空氣流通乾爽,汗水滴下轉眼就乾,不同高樓大廈熱島效應,加上空氣污染,熱得令人昏暈,胃口全無。
泰國人嗜酸辣,以味蕾抵抗炎熱帶來的慵懶感,我們也可效法。
所以在清邁花了一天學泰菜,從菜市場逛起,驅車往鄉郊課室,於農場摘取食材回課室烹出四菜湯水兼甜品,印證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
嘗過泰北菜式,回港便知冬蔭功該有的真正滋味。
.調味
旅行不喜歡周詳計劃,計劃的相反詞「未知」,對我而言更自由刺激。與同行友人的朋友在泰國有一面之緣,得她極力推介,致電查詢cooking school詳情。一整日的課由早上九點開始直到下午四時,邊煮邊做,三百塊港幣,二話不說就預訂,某天一早有車來住處pick up,到街市集合。
椰子第一滴椰漿 其後是椰汁
逛市場是煮食入門,當地食材特色、調味風格和習慣一目了然,每次旅行,都愛逛當地市場。老師也由雜貨開講,介紹了泰菜的重要調味,如以魚露作為鹹味主將,甜味有椰糖棕櫚糖,酸味有羅望子和青檸做代表,自然少不了各式辣椒辣椒粉……大力一嗅,精神一振,接着是數個噴嚏。椰子也是基本食材,街市便有一部機器,把椰絲攪成液體,第一攪滴下原汁原味較杰身的是椰漿,第二趟加了水出來的是椰汁,咖喱甜品必備。
.農作物
果樹香料處處
草草逛一圈上車,才到cooking class戲肉──到近郊的農田認識當地農作物。當地人坦言,他們自家吃的泰菜,主張少肉多蔬果。這不難理解,天氣熱還要花力氣消化大塊肉,什麼都做不成。加上當地農作豐富繁多,四處都是果樹,香料隨手一種便蔓延,更是泰菜特色:九層塔、香茅、南薑、檸檬葉、辣椒葉……每種氣味都獨特出眾,現摘現煮,濃郁多層次。不過摘了辣椒要立即洗手,幾次不慎觸碰到皮膚,辣到跳舞一直刺痛!捽到眼睛更慘,洗極都唔清。
.醬底
拒用現成 10分鐘自製
老師讓我們挑選想烹調的菜式,青、黃、紅咖喱,由醬底開始做,拒用現成的咖喱膏。一炒,香聞十里,回到香港怎算好?冬蔭功或椰子雞湯,不做不知,其實十分鐘便成,酸辣夠勁,一喝醒神;金邊粉自然必學,以羅望子的湯汁取代醋,酸味在口中回甘,回港就做不出來。加上下大量芽菜,還有花生碎和黃糖,就算是素,也極之好吃;最開心是現做芒果糯米飯,嘴特饞,狂勺糯米,與palm sugar和椰奶撈勻,倒在溫熱的飯之,迫得老師切許多芒果供我們這班香港蝗蟲大吃,希望沒失禮街坊。
.烹調
最緊要快
泰國菜主張快靚正,因為沒有人想在35℃氣溫下站爐邊太久,以快炒為主,湯水也是滾一滾便OK,加上涼拌沙拉,什麼都先放在pestle & mortar裏大力鑿碎混和,釋出的香氣已經挑起食慾,在炎熱氣溫底下大快朵頤,好爽。
我們去的Thai Farming Cooking School位於清邁17公里外的鄉間小鎮,老師同時是農夫,整天掛上大笑容,從烹調和種植中得到無盡快樂,令人更加怨恨香港政府短視的農業政策。泰國的當地水果如芒果榴槤,好吃到飛天,第一級的自己享受,次一級才出口是基本道理,叫我名榴槤癡旅客,願意退休後搬到該地居住。還有在泰國買的咖啡豆,讓旅行箱香足數天。
香港有什麼呢?幾時香港有這種農場cooking school,才真叫做宜居的地方。
香芒糯米飯
材料:斑蘭葉數片、糯米、椰奶、棕櫚糖(palm sugar)、芒果
做法:
1. 前一夜洗淨糯米後,泡水靜置
2. 翌日反覆清洗糯米,直至冲水時水不再呈米白色,變得清澈,瀝乾備用
3. 以蒸籠隔水將糯米蒸熟(視乎浸米時間長短,如浸夠一夜只需蒸30分鐘)
4. 把斑蘭葉放進椰奶中以小火烹調直至釋出香味
5. 取走斑蘭葉,趁椰奶溫熱時加棕櫚糖,攪拌至完全溶解
6. 把椰漿倒在糯米上,切芒果伴食
冬蔭功
材料:
(a)
小辣椒2至3隻,拍扁
香茅一條,拍一拍,切段
檸檬葉3片,撕碎
南薑數片
(b)
洋葱1/4個,切條狀
番茄半個,切塊
菇類一把
鮮蝦數隻,去頭去殼
★可改用其他肉類如雞、豬肉、魚,素食者可換成豆腐
(c )
青檸汁2茶匙
魚露2茶匙
泰國辣椒醬一湯匙
糖少許
鹽少許
(d)
九層塔一束
芫荽一束
做法:
1. 煲一大碗水(一人分量)
2. 水滾後下(a)材料,直至傳出香味(約5分鐘)
3. 依次下洋葱、番茄、菇,蝦可留待最後調好味再下
4. 加(c)作調味
差不多熄火前1分鐘放蝦,轉色便可關火
5. 盛起湯後,把 (d)切碎放中間裝飾和提味
文、圖 饒雙宜
編輯 顏澤蓉
fb﹕http://www.facebook.com/SundayMingpao
那邊的熱不同香港,空氣流通乾爽,汗水滴下轉眼就乾,不同高樓大廈熱島效應,加上空氣污染,熱得令人昏暈,胃口全無。
泰國人嗜酸辣,以味蕾抵抗炎熱帶來的慵懶感,我們也可效法。
所以在清邁花了一天學泰菜,從菜市場逛起,驅車往鄉郊課室,於農場摘取食材回課室烹出四菜湯水兼甜品,印證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
嘗過泰北菜式,回港便知冬蔭功該有的真正滋味。
.調味
旅行不喜歡周詳計劃,計劃的相反詞「未知」,對我而言更自由刺激。與同行友人的朋友在泰國有一面之緣,得她極力推介,致電查詢cooking school詳情。一整日的課由早上九點開始直到下午四時,邊煮邊做,三百塊港幣,二話不說就預訂,某天一早有車來住處pick up,到街市集合。
椰子第一滴椰漿 其後是椰汁
逛市場是煮食入門,當地食材特色、調味風格和習慣一目了然,每次旅行,都愛逛當地市場。老師也由雜貨開講,介紹了泰菜的重要調味,如以魚露作為鹹味主將,甜味有椰糖棕櫚糖,酸味有羅望子和青檸做代表,自然少不了各式辣椒辣椒粉……大力一嗅,精神一振,接着是數個噴嚏。椰子也是基本食材,街市便有一部機器,把椰絲攪成液體,第一攪滴下原汁原味較杰身的是椰漿,第二趟加了水出來的是椰汁,咖喱甜品必備。
.農作物
果樹香料處處
草草逛一圈上車,才到cooking class戲肉──到近郊的農田認識當地農作物。當地人坦言,他們自家吃的泰菜,主張少肉多蔬果。這不難理解,天氣熱還要花力氣消化大塊肉,什麼都做不成。加上當地農作豐富繁多,四處都是果樹,香料隨手一種便蔓延,更是泰菜特色:九層塔、香茅、南薑、檸檬葉、辣椒葉……每種氣味都獨特出眾,現摘現煮,濃郁多層次。不過摘了辣椒要立即洗手,幾次不慎觸碰到皮膚,辣到跳舞一直刺痛!捽到眼睛更慘,洗極都唔清。
.醬底
拒用現成 10分鐘自製
老師讓我們挑選想烹調的菜式,青、黃、紅咖喱,由醬底開始做,拒用現成的咖喱膏。一炒,香聞十里,回到香港怎算好?冬蔭功或椰子雞湯,不做不知,其實十分鐘便成,酸辣夠勁,一喝醒神;金邊粉自然必學,以羅望子的湯汁取代醋,酸味在口中回甘,回港就做不出來。加上下大量芽菜,還有花生碎和黃糖,就算是素,也極之好吃;最開心是現做芒果糯米飯,嘴特饞,狂勺糯米,與palm sugar和椰奶撈勻,倒在溫熱的飯之,迫得老師切許多芒果供我們這班香港蝗蟲大吃,希望沒失禮街坊。
.烹調
最緊要快
泰國菜主張快靚正,因為沒有人想在35℃氣溫下站爐邊太久,以快炒為主,湯水也是滾一滾便OK,加上涼拌沙拉,什麼都先放在pestle & mortar裏大力鑿碎混和,釋出的香氣已經挑起食慾,在炎熱氣溫底下大快朵頤,好爽。
我們去的Thai Farming Cooking School位於清邁17公里外的鄉間小鎮,老師同時是農夫,整天掛上大笑容,從烹調和種植中得到無盡快樂,令人更加怨恨香港政府短視的農業政策。泰國的當地水果如芒果榴槤,好吃到飛天,第一級的自己享受,次一級才出口是基本道理,叫我名榴槤癡旅客,願意退休後搬到該地居住。還有在泰國買的咖啡豆,讓旅行箱香足數天。
香港有什麼呢?幾時香港有這種農場cooking school,才真叫做宜居的地方。
香芒糯米飯
材料:斑蘭葉數片、糯米、椰奶、棕櫚糖(palm sugar)、芒果
做法:
1. 前一夜洗淨糯米後,泡水靜置
2. 翌日反覆清洗糯米,直至冲水時水不再呈米白色,變得清澈,瀝乾備用
3. 以蒸籠隔水將糯米蒸熟(視乎浸米時間長短,如浸夠一夜只需蒸30分鐘)
4. 把斑蘭葉放進椰奶中以小火烹調直至釋出香味
5. 取走斑蘭葉,趁椰奶溫熱時加棕櫚糖,攪拌至完全溶解
6. 把椰漿倒在糯米上,切芒果伴食
冬蔭功
材料:
(a)
小辣椒2至3隻,拍扁
香茅一條,拍一拍,切段
檸檬葉3片,撕碎
南薑數片
(b)
洋葱1/4個,切條狀
番茄半個,切塊
菇類一把
鮮蝦數隻,去頭去殼
★可改用其他肉類如雞、豬肉、魚,素食者可換成豆腐
(c )
青檸汁2茶匙
魚露2茶匙
泰國辣椒醬一湯匙
糖少許
鹽少許
(d)
九層塔一束
芫荽一束
做法:
1. 煲一大碗水(一人分量)
2. 水滾後下(a)材料,直至傳出香味(約5分鐘)
3. 依次下洋葱、番茄、菇,蝦可留待最後調好味再下
4. 加(c)作調味
差不多熄火前1分鐘放蝦,轉色便可關火
5. 盛起湯後,把 (d)切碎放中間裝飾和提味
文、圖 饒雙宜
編輯 顏澤蓉
fb﹕http://www.facebook.com/SundayMingpao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