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駐京周記﹕老北京消暑 飲熱茶瞓蠶屎枕長青網文章

2014年05月31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4年05月31日 06:35
2014年05月31日 06:35
新聞類別
中國
詳情#

【明報專訊】「陽光厲害了許多,沒人敢抬頭看太陽在哪裏,只覺得到處都閃眼,空中、房頂上、牆壁上、地上,都白亮亮的……」這是作家老舍在寫於1936年的小說《駱駝祥子》中描繪出6月中北京的天氣,而今年5月最後一周,北京人提前感受到了那「白亮亮」的太陽。


人車大減 國企提早收工

雖說反恐是本周政府工作重點,但「熱」才是民眾關心的話題,不僅街頭巷尾談熱色變,媒體上也是叫熱連連。周四最高氣溫更打破42℃紀錄,有友人當日中午在首都機場及鳥巢等地測試,最高溫顯示超過55℃;更有網友在錫紙上80分鐘內煎熟雞蛋、烤焦煙肉。燥熱令市民盡量足不出戶,塞車也紓緩不少,有工商銀行等國企甚至因客戶不多乾脆提前關門。


雖然這不是北京人記憶中最熱的天氣,據稱,1999年7月北京地表溫度超過60℃,有經歷過的市民回憶:「那時候天天用汗洗澡,汽車開在柏油路上都是『宣』(腍)的,特害怕,中午二環、三環路上許多爆胎的車」。


北京人解暑,除吹冷氣,還有不少妙招。以蒲葵葉製成的蒲扇因經濟實惠扇起風大而備受老北京人歡迎,是避暑納涼必備之物;其次,涼蓆玉枕也是酷夏必不可少的裝備,竹、玉性涼,睡在上面天然解暑,也有甚者以蠶砂(蠶屎)作枕,皆因此理。


頭貼薄荷葉 餐桌備苦瓜

除了樽裝冷飲,北京人自6月起,會以薰製的藥用烏梅、山楂等熬製酸梅湯,或以綠豆熬成綠豆湯,冷藏於雪櫃中適時飲用,以生津止渴;家住四合院的市民,門前必種一兩棵薄荷,摘幾片葉置於水中,再貼兩片葉在太陽穴,立刻清涼透頂。老人則講究不傷元氣,以毒攻毒,飲熱茶避暑,隨着毛孔舒張、滿頭大汗,體溫也隨之下降。


飲食方面,多以冷食為主,蘸醬不可或缺。據稱,努爾哈赤曾用「以醬代菜」來強化軍隊給養,入關後此習俗流傳下來,至今北京人夏日餐桌上仍不離蔬菜蘸醬:蘿蔔、青瓜、青椒,還有稱為苦夏必備的苦瓜,一樣都不能少。


果蕾

0
0
0
書籤
留言 (0)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