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中國
詳情#
【明報專訊】本月初,上海森蘭商都曾舉辦首屆「自貿區進口商品節」,國內外100多個品牌以接近歐洲市場的直銷價對外展銷,價格約為內地正價七到八折。
直銷價吸客進口食品大熱
活動期間,不少消費者趕來「淘便宜貨」。但最吸引顧客的並非那些大牌奢侈品,而是進口食品。因購物者太多,相關店舖不得不實施人流管制。當然,並非所有店舖都門庭若市。一家經營意大利品牌的門店,就因其品牌在內地知名度不高,顯得有些冷落。
商品節中還創新地設置了「Showroom概念店」,主要接待各地買手和訂貨商,其商業性質介乎於批發和零售之間。對於這樣的設置,主辦方旨在擴大自貿區內貿易形態。
雖然主流媒體對該商品節評述都相當正面,但也傳來較為負面的消息,認為商品節上的進口貨不夠大牌,價格吸引力也有限。
售前免稅售後廠方須完稅
其實,對零售客戶而言,這種銷售模式本來就不可能帶來足夠的差價優惠。畢竟名正言順的免稅商店尚未設立,在距離自貿區900米的森蘭商都消費也不享受免稅待遇,其中所列商品僅是「保稅展示交易」。也就是說,在商品銷售前,廠商毋須交稅,一旦銷售,則仍需完稅。因此,客戶並不能省稅,價差主要源於物流等中間環節費用下降。而對於早已進入內地市場的海外知名品牌而言,不可能允許同一區內出現同款不同價情况。鑑於這兩個原因,抱着「便宜買大牌」期望的消費者,自然會失望。
然而這並不能說明自貿區政策或進展低於預期。畢竟森蘭商都這類「保稅交易展示」主要針對的並非零售客戶,其對於貿易商而言更有意義。不妨將其理解為一個直接對接貿易商、代理商的平台,而且相比定期舉行的各類交易會,這種展示模式更加常態化,又具備保稅特徵,可以降低生產商實現批發前的稅收部分成本,有助於尚未踏足中國市場的品牌作業務拓展。
具保稅特徵促外商入中國
短短3天的商品節,也算是上海在自貿區慢慢發展的一個縮影,令人感覺到自貿區在「貿易」方面正不斷嘗試各種舉措。目前可以期待的是,隨着這些舉措的不斷落地,能夠更好地推動自由貿易,並且透過上海自貿區這個平台,輻射到長三角,乃至全國。至於普通消費者,只能抱着美好的願望,期待更多「便宜貨」能夠早日來到自己身邊。
作者為內地資深傳媒人
直銷價吸客進口食品大熱
活動期間,不少消費者趕來「淘便宜貨」。但最吸引顧客的並非那些大牌奢侈品,而是進口食品。因購物者太多,相關店舖不得不實施人流管制。當然,並非所有店舖都門庭若市。一家經營意大利品牌的門店,就因其品牌在內地知名度不高,顯得有些冷落。
商品節中還創新地設置了「Showroom概念店」,主要接待各地買手和訂貨商,其商業性質介乎於批發和零售之間。對於這樣的設置,主辦方旨在擴大自貿區內貿易形態。
雖然主流媒體對該商品節評述都相當正面,但也傳來較為負面的消息,認為商品節上的進口貨不夠大牌,價格吸引力也有限。
售前免稅售後廠方須完稅
其實,對零售客戶而言,這種銷售模式本來就不可能帶來足夠的差價優惠。畢竟名正言順的免稅商店尚未設立,在距離自貿區900米的森蘭商都消費也不享受免稅待遇,其中所列商品僅是「保稅展示交易」。也就是說,在商品銷售前,廠商毋須交稅,一旦銷售,則仍需完稅。因此,客戶並不能省稅,價差主要源於物流等中間環節費用下降。而對於早已進入內地市場的海外知名品牌而言,不可能允許同一區內出現同款不同價情况。鑑於這兩個原因,抱着「便宜買大牌」期望的消費者,自然會失望。
然而這並不能說明自貿區政策或進展低於預期。畢竟森蘭商都這類「保稅交易展示」主要針對的並非零售客戶,其對於貿易商而言更有意義。不妨將其理解為一個直接對接貿易商、代理商的平台,而且相比定期舉行的各類交易會,這種展示模式更加常態化,又具備保稅特徵,可以降低生產商實現批發前的稅收部分成本,有助於尚未踏足中國市場的品牌作業務拓展。
具保稅特徵促外商入中國
短短3天的商品節,也算是上海在自貿區慢慢發展的一個縮影,令人感覺到自貿區在「貿易」方面正不斷嘗試各種舉措。目前可以期待的是,隨着這些舉措的不斷落地,能夠更好地推動自由貿易,並且透過上海自貿區這個平台,輻射到長三角,乃至全國。至於普通消費者,只能抱着美好的願望,期待更多「便宜貨」能夠早日來到自己身邊。
作者為內地資深傳媒人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