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近期中資機構來港租用甲廈樓面上升,據世邦魏理仕統計,現時中資公司承租中區主要甲廈樓面共約266萬方呎,佔整體約19%,較2008年約168萬方呎,大幅增加近100萬方呎,即過去6年間平均每年增幅約16萬方呎。該行預期,受滬港通效應帶動,未來5年中資佔用中區甲廈比例,將持續上升至23%,平均每年增加約13萬方呎,預料甲廈租金將受惠上升。
中資租戶佔比達21%
世邦魏理仕研究部主管陳錦平表示,以公司數量計算,現時中資佔用中區主要甲廈的比例約21%,較2008年的13%,比例大幅上升,當中租用甲廈的中資公司,主要為銀行及金融機構,其餘包括地產、物流及貿易公司等。而過去6個月,中資租用逾8000方呎以上大樓面甲廈,佔整體比例達約50%。
滬港通勢刺激更多中資客來港
據該行數字,截至今年首4個月,全港甲廈總吸納量約27.8萬方呎,較去年底的負34.5萬方呎有所改善,期內租金走勢亦見平穩,中區甲廈租金回升約0.3%,整體甲廈租金則回升約0.1%。陳認為,滬港通除帶動中資機構來港設立業務據點外,外國公司亦會鞏固在港的業務,同時有助本港的離岸人民幣資金池增長,帶動財富管理行業,在今年底滬港通細節逐步落實後,滬港通帶來的效應將更為明顯,除中資新租用樓面外,已在本港設立據點的中資公司亦會擴張,預料今年中區甲廈租金平穩,而明年則將有較大升幅。
該行辦公樓服務部執行董事駱應銘表示,中資國信證券、中信建投證券今年先後於國金2期及中環交易廣場2期擴充業務,預料在滬港通效應下,國金中心(IFC)、友邦金融中心、長江中心等優質甲廈租金升幅較大。他預計,滬港通對中區甲廈租金影響如「音樂椅效應」,在加租下機構會遷往其他地區,但相信中資有能力租用這些樓面。
明報記者 麥穎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