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去年成熟市場的股市表現狠狠拋離新興市場,吸引投資者「拋債券、棄現金」,重投股票。不過,年初至今,成熟市場股市未能承接去年升勢,東方匯理資產管理香港投資部總監高禮行(Leon Goldfeld)指出,其實於今年首季,投資風向已出現有趣的逆轉——成熟市場股市回軟,部分新興市場已擺脫去年劣勢,債息回落,很多於2013年備受擁戴的行業亦相繼出現調整,但他堅信,除非經濟增長迅速放緩,否則今年揸股票的回報仍較債券佳,特別可留意印度及歐洲地區。
美、日、歐股市去年分別升29.6%、52.4%及14.4%,完全跑贏新興國家,不過,今年投資回報會遜於去年,一是因為受經濟增長放緩拖累,二是估值不再低廉。
成熟市場升勢難及去年
高禮行坦言:「成熟市場今年幾乎不可能像2013年般大升,雖然仍有正回報,但一定較少,主因是股市已累積一定升幅,估值不再便宜。」加上經濟增長未如理想,美國首季受到嚴寒天氣影響,衝擊產業活動與消費者支出,以致經濟大幅回落,首季GDP按季只增長0.1%,遠低於市場預期的1.2%,經修訂後更有機會錄季度收縮;而歐元區首季GDP按季增0.2%,亦遜於預期的0.4%。另外,高禮行預期,今年成熟國家的股市表現,將與當地的公司盈利增長一致,介乎5至10%之間。
中國股市勝在估值夠平
至於新興市場,則個別發展。年初至今,中國和俄羅斯股市分別跌3.52%、7.39%,「中國股市最大的優點是估值夠平,因為市場已反映經濟硬着陸的風險,與此同時,我們找不到可促進股市及經濟發展的有利催化劑,改革雖算是其一,不過要較長時間才見效。至於俄羅斯,則會繼續受政治事件困擾」。
高禮行估計,中國股市年內將區間波動,大跌可能性不高,在政策主導下,經濟增長或低於7%水平,甚至最低見6.7%至6.8%。
印度及印尼今年則有個好開始,高禮行稱,當中又以印度的「錢」途最值得期待,雖然當地股市已升一成六,但估值仍屬合理,處歷史平均水平,隨着印度人民黨候任總理莫迪(Narendra Modi)的領導下的政府即將上場,由於無須籌組聯合政府,意味有利於審議政策及推行改革,「我們預期印度政府的基建開支將會增加,企業盈利增長介乎一成半至兩成,市民消費開支提升,相信今、明年的GDP增長可回升至6%至6.5%」。在多種有利因素帶動下,他有信心印度市場的上升周期至少維持2至3年。
但由於基金未能參予印度的投資,所以高禮行將目光放於歐洲,他稱歐洲正處於復蘇初期,料歐央行繼續實施寬鬆政策,雖然首季GPD僅0.2%,算不上是令人興奮的數字,但總比負數為佳,反映歐洲朝改善方向邁進。
至於行業方面,MSCI美國小型企業指數去年大升三成七,年初至今卻轉頭下跌0.94%,S&P小型企業指數亦跌2.33%,高禮行解釋,投資者之所以追捧小型企業,主因是該類公司在經濟復蘇期最能受惠,預期有較強勁的增長。
增持科技股 看淡公用必需品板塊
「當投資者察覺到小型企業的估值太高時,加上經濟前景未如理想,他們便沽出套現,但小型企業的流動性不足,資金湧入湧出,很易令股價快上快落」。不過,他仍對小型企業前景充滿信心,相信仍可受惠於經濟復蘇,調整過後估值更趨吸引,並會增持科技、非必要消費品及高質工業股,看淡公用、食品及周期性物科板塊等。
他強調,今年投資股票的回報會比債券優勝,「政府及具投資級別的債券回報僅2%至3%,高息債亦只有4.5%至5%,雖然股票已無法提供往年般的超高回報,但估計仍有5%至10%,單看數字已勝一籌」。他明言,除非美國GDP突然跌2%或以上,經濟趨向逆轉,否則在經濟上行周期,買股仍勝於揸債。
明報記者 余美玉
美、日、歐股市去年分別升29.6%、52.4%及14.4%,完全跑贏新興國家,不過,今年投資回報會遜於去年,一是因為受經濟增長放緩拖累,二是估值不再低廉。
成熟市場升勢難及去年
高禮行坦言:「成熟市場今年幾乎不可能像2013年般大升,雖然仍有正回報,但一定較少,主因是股市已累積一定升幅,估值不再便宜。」加上經濟增長未如理想,美國首季受到嚴寒天氣影響,衝擊產業活動與消費者支出,以致經濟大幅回落,首季GDP按季只增長0.1%,遠低於市場預期的1.2%,經修訂後更有機會錄季度收縮;而歐元區首季GDP按季增0.2%,亦遜於預期的0.4%。另外,高禮行預期,今年成熟國家的股市表現,將與當地的公司盈利增長一致,介乎5至10%之間。
中國股市勝在估值夠平
至於新興市場,則個別發展。年初至今,中國和俄羅斯股市分別跌3.52%、7.39%,「中國股市最大的優點是估值夠平,因為市場已反映經濟硬着陸的風險,與此同時,我們找不到可促進股市及經濟發展的有利催化劑,改革雖算是其一,不過要較長時間才見效。至於俄羅斯,則會繼續受政治事件困擾」。
高禮行估計,中國股市年內將區間波動,大跌可能性不高,在政策主導下,經濟增長或低於7%水平,甚至最低見6.7%至6.8%。
印度及印尼今年則有個好開始,高禮行稱,當中又以印度的「錢」途最值得期待,雖然當地股市已升一成六,但估值仍屬合理,處歷史平均水平,隨着印度人民黨候任總理莫迪(Narendra Modi)的領導下的政府即將上場,由於無須籌組聯合政府,意味有利於審議政策及推行改革,「我們預期印度政府的基建開支將會增加,企業盈利增長介乎一成半至兩成,市民消費開支提升,相信今、明年的GDP增長可回升至6%至6.5%」。在多種有利因素帶動下,他有信心印度市場的上升周期至少維持2至3年。
但由於基金未能參予印度的投資,所以高禮行將目光放於歐洲,他稱歐洲正處於復蘇初期,料歐央行繼續實施寬鬆政策,雖然首季GPD僅0.2%,算不上是令人興奮的數字,但總比負數為佳,反映歐洲朝改善方向邁進。
至於行業方面,MSCI美國小型企業指數去年大升三成七,年初至今卻轉頭下跌0.94%,S&P小型企業指數亦跌2.33%,高禮行解釋,投資者之所以追捧小型企業,主因是該類公司在經濟復蘇期最能受惠,預期有較強勁的增長。
增持科技股 看淡公用必需品板塊
「當投資者察覺到小型企業的估值太高時,加上經濟前景未如理想,他們便沽出套現,但小型企業的流動性不足,資金湧入湧出,很易令股價快上快落」。不過,他仍對小型企業前景充滿信心,相信仍可受惠於經濟復蘇,調整過後估值更趨吸引,並會增持科技、非必要消費品及高質工業股,看淡公用、食品及周期性物科板塊等。
他強調,今年投資股票的回報會比債券優勝,「政府及具投資級別的債券回報僅2%至3%,高息債亦只有4.5%至5%,雖然股票已無法提供往年般的超高回報,但估計仍有5%至10%,單看數字已勝一籌」。他明言,除非美國GDP突然跌2%或以上,經濟趨向逆轉,否則在經濟上行周期,買股仍勝於揸債。
明報記者 余美玉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