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回贈圖減民怨 難抵消「原罪」長青網文章

2014年05月28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4年05月28日 06:35
2014年05月28日 06:35
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明報專訊】港鐵今年內多次發生列車延誤事故,加上年年加價,市民對港鐵累積的怨氣日深,紛紛要求港鐵凍結票價甚至減價,港鐵雖知民怨但仍強行加價,一是要按機制辦事,二是考慮到今年不加,明年累積加幅將面對更大壓力,故只好透過回贈減少民憤。但社會明顯不收貨,因港鐵背着「原罪」,即政府政策傾斜的近乎獨市生意,加上物業收益龐大,市民卻未能盡得益處。


「不按機制加價 小股東或訴訟」

理大土木及環境工程學系副教授熊永達明言,港鐵獲政府政策傾斜,在物業及商務上賺得的利潤理應分享更多於車務營運上。立法會鐵路事宜小組委員會主席田北辰亦認為凍結票價是好做法,透過不同優惠計劃更能集中幫助最需要客群,但港鐵在有地產、商舖盈利等支持下,應該加強優惠。


消息人士解釋,在可加可減機制下,港鐵必須遵從結果加價,否則可能面對小股東訴訟;即使今年不加價,但面對下年機制再要加價時,所累積加幅勢必更高,故每年加總好過一次大幅加價。另外,港鐵今年踏入啟用35周年,列車、信號系統等資產老化,維修及保養開支逐年增加,由2009年約43億元增至去年約56億元,但長遠需更新信號系統及購買新列車等工作,估計未來50年就更新資產的花費將達4000億元,即平均每年80億元。


至於港鐵能否將更多的地產及商務收益用於車務營運上,消息稱因地產及商務收益屬浮動,港鐵難以預測,並指港鐵已根據可加可減機制分享利潤。


明報記者

0
0
0
書籤
留言 (0)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