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中國
詳情#
【明報專訊】在俄羅斯總統普京訪華兩天的最後時刻,中國和俄羅斯簽署了一項價值4000億美元的天然氣供應協定。據外媒報道,俄羅斯天然氣供應商Gazprom將自2018年起,向中方每年供應天然氣,最終達到每年380億立方米,協定區間價格約每千立方米350美元至400美元,協定期限長達30年,供氣管道有望於今年底開建。
石油貿易拉鋸 中國未得利
這似乎是中俄間的大好事,但詭異的是,普京在上海時,中方以中石油出面放出冷風,5月21日中石油發言人毛澤峰向英國《金融時報》表示,這項協定不會在此次普京訪問期間達成,「目前進口價格和國內銷售價格背離,我們進口天然氣一直在虧錢,不能再虧了」。果然,一開始簽署了49項協定,獨獨沒有天然氣。
中方之所以硬氣,蓋因為在這輪中俄博弈中,中國佔據主動。此天然氣大單中國到底是虧了還是賺了?一般認為,中國賺了。
假設合約總價僅包括供氣的成本價,按照30年期、每年供氣380億立方米來算,合約價格為350美元/千立方米。此前塔斯社報道稱,Gazprom預計價格在400美元/千立方米,而中方的價格在350美元至360美元/千立方米。另外,俄羅斯向歐盟的售價約為369美元/千立方米,俄方堅守這一賣給中國天然氣的底價;而中國從中亞進口天然氣的價格在353美元/千立方米,中國也不願高於這一價格。
協定達成的價格似乎落在中方預期的下限。然而從中俄談判歷程看,中國並沒賺。1999年,中俄達成天然氣出口意向性協定,俄方開價180美元/千立方米,中方出價165美元/千立方米,價格只是此次協定價的一半。後因國際能源市場價格飈升,未能簽約。當然,那是不同的年代。2006年3月,俄承諾修建東西兩條天然氣管道,每年向中方出口600億至800億立方米天然氣。這比此次簽訂的協定量要多出一倍。
可以說,此次中俄只簽了個小單。雙方都很謹慎,都留有迴旋餘地。從中俄石油貿易談判的曲折來看,此次中俄天然氣貿易,只是一部戲劇的一個小插曲。
中日相爭 俄左右逢源玩過龍
多年來,普京在通往中國的安大線(俄羅斯安加爾斯克至中國大慶)輸油管和通往日本的安納線(俄羅斯安加爾斯克至納霍德卡港)輸油管方案中左右逢源,待價而沽。此時,沒有主義,也沒有兄弟,只有利益。
2003年是日本同中國競爭俄羅斯石油最激烈的一年。當年1月,日本首相小泉訪俄,要求修建安納線。3月,俄羅斯能源部決定把安大線和安納線方案合併,通往大慶的支線優先開工。日本獲悉後,速派官員游說,表示可以為安納線投資70億美元。2004年6月30日,俄工業能源部長赫里斯堅科告訴中國駐俄大使劉古昌,俄政府決定放棄安大線計劃。在此背景下,9月21日,溫家寶總理訪問俄羅斯5天,中俄雙方都用「非常成功」來形容溫此行。然而此後,俄方表示將依然採用安納線。當年10月14日,普京訪京,但依然沒有好消息。在種種壞消息之後,哈薩克中國石油管道項目二期工程開工,令俄羅斯遠東石油方案對中國市場影響力下降至少50%。俄國人馬上示好,稱將考慮通過哈中管道向中國出口石油。這回輪到日本人跳起來了。日媒稱,日本政府已經改變了以往「不偏重北方領土問題而全面發展兩國關係」的做法,重新確定將領土問題作為日俄雙方談判重點的立場。俄羅斯兩頭押寶,玩大發了。
締能源約 未必保證穩定關係
今日,對資源的需求已令中國與周邊國家摩擦更頻,對南海,菲律賓、越南、馬來西亞等都有主權要求。
注意,今天鬧得很兇的菲律賓,2004年9月便與中國簽署了合作勘探石油的合約。外交人士指出,這標誌着中國政府多年來爭取通過雙邊協定來解決南中國海領土糾紛的努力取得了突破。但突破完了還可以倒退,天然氣協定簽了也可能再廢。天下無一成不變之事。
作者為內地資深傳媒人
石油貿易拉鋸 中國未得利
這似乎是中俄間的大好事,但詭異的是,普京在上海時,中方以中石油出面放出冷風,5月21日中石油發言人毛澤峰向英國《金融時報》表示,這項協定不會在此次普京訪問期間達成,「目前進口價格和國內銷售價格背離,我們進口天然氣一直在虧錢,不能再虧了」。果然,一開始簽署了49項協定,獨獨沒有天然氣。
中方之所以硬氣,蓋因為在這輪中俄博弈中,中國佔據主動。此天然氣大單中國到底是虧了還是賺了?一般認為,中國賺了。
假設合約總價僅包括供氣的成本價,按照30年期、每年供氣380億立方米來算,合約價格為350美元/千立方米。此前塔斯社報道稱,Gazprom預計價格在400美元/千立方米,而中方的價格在350美元至360美元/千立方米。另外,俄羅斯向歐盟的售價約為369美元/千立方米,俄方堅守這一賣給中國天然氣的底價;而中國從中亞進口天然氣的價格在353美元/千立方米,中國也不願高於這一價格。
協定達成的價格似乎落在中方預期的下限。然而從中俄談判歷程看,中國並沒賺。1999年,中俄達成天然氣出口意向性協定,俄方開價180美元/千立方米,中方出價165美元/千立方米,價格只是此次協定價的一半。後因國際能源市場價格飈升,未能簽約。當然,那是不同的年代。2006年3月,俄承諾修建東西兩條天然氣管道,每年向中方出口600億至800億立方米天然氣。這比此次簽訂的協定量要多出一倍。
可以說,此次中俄只簽了個小單。雙方都很謹慎,都留有迴旋餘地。從中俄石油貿易談判的曲折來看,此次中俄天然氣貿易,只是一部戲劇的一個小插曲。
中日相爭 俄左右逢源玩過龍
多年來,普京在通往中國的安大線(俄羅斯安加爾斯克至中國大慶)輸油管和通往日本的安納線(俄羅斯安加爾斯克至納霍德卡港)輸油管方案中左右逢源,待價而沽。此時,沒有主義,也沒有兄弟,只有利益。
2003年是日本同中國競爭俄羅斯石油最激烈的一年。當年1月,日本首相小泉訪俄,要求修建安納線。3月,俄羅斯能源部決定把安大線和安納線方案合併,通往大慶的支線優先開工。日本獲悉後,速派官員游說,表示可以為安納線投資70億美元。2004年6月30日,俄工業能源部長赫里斯堅科告訴中國駐俄大使劉古昌,俄政府決定放棄安大線計劃。在此背景下,9月21日,溫家寶總理訪問俄羅斯5天,中俄雙方都用「非常成功」來形容溫此行。然而此後,俄方表示將依然採用安納線。當年10月14日,普京訪京,但依然沒有好消息。在種種壞消息之後,哈薩克中國石油管道項目二期工程開工,令俄羅斯遠東石油方案對中國市場影響力下降至少50%。俄國人馬上示好,稱將考慮通過哈中管道向中國出口石油。這回輪到日本人跳起來了。日媒稱,日本政府已經改變了以往「不偏重北方領土問題而全面發展兩國關係」的做法,重新確定將領土問題作為日俄雙方談判重點的立場。俄羅斯兩頭押寶,玩大發了。
締能源約 未必保證穩定關係
今日,對資源的需求已令中國與周邊國家摩擦更頻,對南海,菲律賓、越南、馬來西亞等都有主權要求。
注意,今天鬧得很兇的菲律賓,2004年9月便與中國簽署了合作勘探石油的合約。外交人士指出,這標誌着中國政府多年來爭取通過雙邊協定來解決南中國海領土糾紛的努力取得了突破。但突破完了還可以倒退,天然氣協定簽了也可能再廢。天下無一成不變之事。
作者為內地資深傳媒人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