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港股連升兩周,恒指上周漲1.1%,但整體成交偏少,資金入市態度仍審慎。當前的升勢並非經濟加速、大市整固後再上的局面,相反增速仍在偏低水平,政策失誤、經濟過度下滑、債務危機等風險仍深印投資者的腦海裏,尤其是外資,高追意欲不大,亦僅限於相當少數的個股身上。因此,內銀股破位,高位卻見大量沽盤排隊;內房股借限購或取消而炒上,高位依然阻力重重,整體市况顯得呆滯。
上周內地多了些積極的因素,包括匯豐5月份PMI升至49.7遠勝預期;10省市獲准自發自還債券,踏出財政金融改革的重要一步;盛傳取消一線城市以外的限購,雖然住建部最終否認,但中央對樓市態度卻肯定已變。積極因素出現,港股卻回穩有餘動力不足。瑞信認為,在出口回暖、一批鐵公基項目提前開工支持下,經濟加速下滑的勢頭已止住了,但跟以往「一亂就死、一死就救」不同,刺激力度較弱,股市的興奮度自然較前遜色。
內地政策刺激弱 難提振股市
應用在股市,情况就是股價向上突破,投資者的心態傾向高沽多於追入,形成大量股份出現雙底、倒轉頭肩頂,但真正破位後上揚並獲成交配合的只屬少數,反映資金尚未流入,以及入市態度相當審慎。在這局面下,大家都擔心異動股「有一棍無兩棍」,升勢只得一日貨仔,大家都在尋找一些已經築底卻未爆上的股份,近日動力見轉弱的資源股有留意價值。
資源價格跌進谷底 民資狂炒
筆者認為,資源股有兩個投資概念。首先,資源股弱勢是因為內地正進行經濟轉型,由以往固定投資加房地產主導的模式,過度至全面市場化、內需和服務業主導,配以再工業化吸納勞動力。當前樓市確實一潭死水,新開工面積持續減少,但正正就是資源價格跌進谷底,才是最具投資價值的時刻。首季煤炭業固投增長6.2%,當中來自民間投資更急升22.4%,大家都瘋狂炒底,甚至由內地富豪集資組成的中民投亦染指造船、鋼鐵、光伏等產能過剩的領域。
印度變天 基建增利資源股
第二,印度很可能重複中國過去10至20年的道路。印度大選變天,市場憧憬改革,當地經濟最大的問題,就是服務業獨大,製造業一直被忽視。與中國相比,第二產業佔印度GDP僅14%,中國則達34%,當地根本沒有足夠職位吸納大量低技術勞動力,而軟件、傳呼中心等的獨大,亦導致缺乏誘因投資基建。
同為人口逾10億的大國,中國去年煤炭產量高達37億噸,印度才大約5億噸。這說明,印度本身的工業和資源開發是多麼落後,發展潛力其實相當驚人。雖然印度面對雙赤問題,但就股市的強勁表現,已說明外資對該國信心有多大。印度絕對有能力複製吸引資金進入當地基礎建設、利好製造業和出口、從而賺取外匯後再投資的中國模式。中國的起飛令過去10年全球經濟翻天覆地,現在加多10億人口,資源股前景並非如想像般差,儘管這一刻印度因素在全球層面仍處於起步階段。
[江宗仁 還看今朝]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