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先施總裁馬景煊:零售難做非絕路長青網文章

2014年05月26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4年05月26日 21:35
2014年05月26日 21:35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香港零售業面對租金、工資、成本「三高」困境,莫說做了二、三十年的街角牛雜檔難捱,即使見慣風浪的百年老店先施百貨(0244),去年也因業主收舖重建,無奈結束了97年歷史的上環總店,要另覓「新居」。行政總裁馬景煊慨嘆香港零售業不易做,但不等於已到窮途末路,因為「先施過去100年的路都是靠行出來的」。


馬景煊接受本報採訪當天,先施正在舉辦大減價,那星期香港已連續掛了幾天「黃雨」和「紅雨」警告。馬景煊憶起數年前做過的母親節推廣,「那次我們花了很多錢籌備,訂了好多花。到正日,一個八號風球打來,無得開門,那些花怎辦?都浪費了」。


靠「有路就行」精神 屹立不倒

馬景煊嘆道,落雨業主也會照收租,銀行也會照收利息,在香港做零售其實風險很大,「但我不是做地產、做銀行,冇得恨,咁就做好我識嘅嘢,即是零售百貨」。聽來無奈,卻是憑着這種有路就行的精神,支撐先施經營超過一世紀,穿越戰火、動亂年代都屹立不倒。


不過商業社會始終在挑戰這家老店的底線。去年因上環店的業主要收回舖重新發展,先施無奈遷出這個「住了」百年的家,與此同時,旺角新世紀分店也因商場翻新而被縮減規模。人流是百貨公司的經營基礎,雖然一線購物區租金高昂,先施去年還是一口氣租下了中環李寶椿大廈、旺角瓊華中心及銅鑼灣波斯富街章泉居原舖,「高調地」連開3店,為此投資超過一億元。據傳瓊華中心舖的月租已高達600萬元。


這筆巨額投資,令先施去年中期業績錄得3300萬元虧損。如此「破釜沉舟」,勝算何在?馬景煊說,三間新店都在黃金地段,生意期望自然也會提高,預計兩年內可回本。其中銅鑼灣分店,鄰近利舞臺,內有UNIQLO及MUJI的旗艦店,旁邊是莎莎的生活概念店Sasa Supreme,去年8月才開,另一面又有I.T.的旗艦店,「這區是新亮點,各家店不一定要互相競爭,客人行完莎莎,我也可想辦法吸引他過來」。百貨公司租期一般8到10年,押中潛力商區,租金「埋單」隨時有賺。


另外,旺角瓊華分店的租用方法也有玄機。馬景煊說,因為街舖太貴,該店在地面一層安裝兩條上落用電梯,直通二樓,這樣便可避免租用特大面積的街舖。正所謂豐儉由人,馬景煊的策略,是要「在一線地段找到相對合理的租金」。


歐洲貨成本貴 轉追「韓風」

過去先施的專長是做「來路貨」,即採購歐洲貨品。不過,來回歐洲的交通費用不菲,成本高,而且買手不能頻頻出差,為此馬景煊構思加入韓國服裝,一來吃中港人熱愛的「韓風」,二來韓國不如歐洲遠,買手可多去韓國辦貨,加快換貨速度。馬景煊說,以往是每季換一次貨,現在可做到每月有一至兩成貨品為新貨。


馬景煊領導下的先施,不斷引入新思維,為公司開路。可是,環顧崇光、希慎等同業的表現,先施的步速似乎比對手為慢。馬景煊說,像崇光這種百貨公司,經營模式更貼近商場,即八成生意來自出租櫃位,僅兩成屬自家採購。他承認這種方式可較快帶來生意,「但祟光有Burberry,太古廣場也有,如果我也開一間,和其他商場有何分別?」他決定保留大部分貨品屬自家採購的經營方式,「希望有自己獨特的風格,客人真心喜歡我們的貨品」。


堅持自家採購 保存獨特風格

自由行遊客近年成不少零售商的「衣食父母」,藥房、化妝品店紛紛賣起奶粉來,電器商兼售名表,先施會否也心動「轉型」?馬景煊笑說,類似貨品先施也有賣,「但這始終不是我們的強項」。他對先施的路向十分清楚︰「先施同香港一齊經歷好多起伏,是香港人的百貨公司,我希望可以做多100年」。


明報記者 陳悅

0
0
0
書籤
留言 (0)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