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明報專訊】解放軍清場那一夜,香港學聯代表陳清華身在天安門廣場的救傷站,死傷者由四面八方運來,而他亦遭軍人棍打。倖存回港,他有數年夜半會驚醒想喊叫,走在街上突然幻覺返回屠殺前仍平靜的天安門廣場,還有害怕看煙花,因為想起當晚機關槍的槍火和曳光彈,「件事從未解決過,就讓傷痛留下來」。
事件未解決 傷痛留下來
陳清華憶當年,經常說了幾句便要沉默數秒,才能說下去。他說當年6月3日晚上約10時開始,陸續有死傷者送到在天安門廣場的救傷站,且愈來愈多,「起初是一個方向送來,後來其他方向也有」。他說,學生和北京民眾都沒想過軍隊會開槍,「所以一開槍便走,很多人是背部和腿中槍」。
陳清華雖感氣憤,但一直沉着,「唯一可做,是幫手擔抬」,直至送進來的是一張熟悉的臉孔,「死者是我認識的大學生,那一刻難以忍受」。
守廣場救傷站 睹兄弟同亡
死者的中學生弟弟目送遺體被抬走後,怒氣冲冲衝出廣場,相隔個多小時後,弟弟中槍被運回來,「我按着他大腿傷口,他不停抽搐,最後都去了」。陳拿着相機走到廣場,舉機拍攝一架正在燃燒的裝甲車,約百米外的逾10名軍人跑到他面前,先搶走相機,再亂棍把他打暈。
陳與另一名香港學生李蘭菊被安排到醫院,他說﹕「廣場很黑,可以選擇不去看,但醫院走唔甩,大堂、走廊、病房,沿途見到鮮血和死傷者。」他倆在醫生協助下,在醫院內向逾40名外省學生,每人給200元人民幣作為回鄉的盤川。
事隔25年,陳清華堅持平反六四的決心沒變,事件亦令他選擇當社工,現時為少數族裔做求職及翻譯工作,「社會有不公義的事,希望幫他們發聲」。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