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明報專訊】政府於2010年推出工廈活化政策,鼓勵業主將殘破空置的工業大廈變身酒店或寫字樓,將觀塘及九龍灣一帶打造成「九龍東」商貿區。事隔4年,發展局資料顯示,已有近百幢工廈成功活化,佔合資格申請的非工業區工廈數量一成。不過,活化步伐急速,令工廈樓價4年間飈升逾一倍,升幅更跑贏住宅甚至零售樓宇(即商舖)。政府消息表示,為調整策略,考慮以2016年為活化申請訂「死線」,之後不再有特惠安排,避免逼走中小企;九龍東亦將公布全面重整行人街方案,改善區內交通擠塞情况。
本身為測量師的立法會發展事務委員會副主席謝偉銓表示,活化工廈政策促使工廈的用途增加,但工廈供應不增,結果未必能滿足需求,租金自然急升。他說,當寫字樓及辦公室供應急增時,政府的配套未必能接軌,認同政府是時候停一停計劃,重新檢視成效與影響。
一成非工業地工廈成功活化
本港工業式微,工廈長期空置,過去重建改裝涉巨額補地價,令業主卻步。時任發展局長林鄭月娥於2010年4月推出活化工廈政策,容許樓齡逾15年、位於「商貿」地帶的工廈,業主可申請免補價全幢改裝,變身寫字樓、酒店或娛樂等商業用途。第二招是放寬清拆重建涉及的補地價安排,補地價多於2000萬元,可分5年攤還。
發展局資料顯示,至今年4月底,4年共有107幢工廈申請免補價全幢改裝,當中79幢獲批。約四成已變身的工廈位於九龍東,例如在觀塘鴻圖道和偉業街一帶,多幢工廈變成酒店。另外,有15幢獲准重建,合計94幢成功活化,約佔全港逾1000幢處於非工業地帶工廈的一成。
九龍工廈呎租4年升四成
工廈活化帶動其樓價市值急升,甚至升幅跑贏「大市」。差餉物業估價署資料顯示,九龍區工廈呎價,由2010年第二季的2913元,升至今年第一季的6285元,急升逾一倍;同期九龍住宅和零售樓宇呎價,分別只升五成及六成(見圖)。工廈呎租由2010年第二季的10元,升至今年首季的14元,可見活化政策對租用工廈的中小企副作用不小。
政府消息人士表示,關注現行活化工廈政策的步伐,據初步調查所得,九龍東工廈使用率已高達九成,若活化再加快,將令中小企也遭趕走,影響他們運作,發展商更一直憧憬未來有更特惠的措施出台。因此,政府考慮為活化工廈政策「劃線」,各項特惠措施申請限期,至2016年屆滿後便會宣告結束,之後不會再有優惠。發展局第一期活化措施由2010年至2013年,去年再延長3年至2016年3月31日。
九龍灣後巷變步行街下月諮詢
由港島進駐九龍灣4年的測量師何鉅業表示,九龍東轉型,吸引大量辦公室進駐,帶來大量交通擠塞問題(見另稿)。就此,去年發展局就九龍灣商貿區行人環境改善進行研究,最快下月公布第三階段諮詢及改善建議。據了解,政府將在九龍灣試推「全行人環境」,將工廈與工廈之間的後巷變身步行街,如啟祥道至宏遠街的休憩處,研究拆除花槽擴闊通道,大馬路旁則規劃為車輛上落貨之用,以作分流。長遠來說,政府將研究興建更多行人天橋,在商廈之間建設架空步行網絡。
九龍東立法會議員胡志偉表示,九龍東轉型,除了商廈增加,另一問題是有不少大商場進駐,令外來人口大幅增加,但集體運輸壓力未有紓緩,整體當區規劃變相失衡。至於活化工廈政策更令租金急升,趕絕不少工廈小戶和藝術家,有必要停止相關政策。
明報記者 賴偉家 鄭穎瑩 黃俊鋒
■明報報料熱線﹕inews@mingpao.com / 9181 4676
本身為測量師的立法會發展事務委員會副主席謝偉銓表示,活化工廈政策促使工廈的用途增加,但工廈供應不增,結果未必能滿足需求,租金自然急升。他說,當寫字樓及辦公室供應急增時,政府的配套未必能接軌,認同政府是時候停一停計劃,重新檢視成效與影響。
一成非工業地工廈成功活化
本港工業式微,工廈長期空置,過去重建改裝涉巨額補地價,令業主卻步。時任發展局長林鄭月娥於2010年4月推出活化工廈政策,容許樓齡逾15年、位於「商貿」地帶的工廈,業主可申請免補價全幢改裝,變身寫字樓、酒店或娛樂等商業用途。第二招是放寬清拆重建涉及的補地價安排,補地價多於2000萬元,可分5年攤還。
發展局資料顯示,至今年4月底,4年共有107幢工廈申請免補價全幢改裝,當中79幢獲批。約四成已變身的工廈位於九龍東,例如在觀塘鴻圖道和偉業街一帶,多幢工廈變成酒店。另外,有15幢獲准重建,合計94幢成功活化,約佔全港逾1000幢處於非工業地帶工廈的一成。
九龍工廈呎租4年升四成
工廈活化帶動其樓價市值急升,甚至升幅跑贏「大市」。差餉物業估價署資料顯示,九龍區工廈呎價,由2010年第二季的2913元,升至今年第一季的6285元,急升逾一倍;同期九龍住宅和零售樓宇呎價,分別只升五成及六成(見圖)。工廈呎租由2010年第二季的10元,升至今年首季的14元,可見活化政策對租用工廈的中小企副作用不小。
政府消息人士表示,關注現行活化工廈政策的步伐,據初步調查所得,九龍東工廈使用率已高達九成,若活化再加快,將令中小企也遭趕走,影響他們運作,發展商更一直憧憬未來有更特惠的措施出台。因此,政府考慮為活化工廈政策「劃線」,各項特惠措施申請限期,至2016年屆滿後便會宣告結束,之後不會再有優惠。發展局第一期活化措施由2010年至2013年,去年再延長3年至2016年3月31日。
九龍灣後巷變步行街下月諮詢
由港島進駐九龍灣4年的測量師何鉅業表示,九龍東轉型,吸引大量辦公室進駐,帶來大量交通擠塞問題(見另稿)。就此,去年發展局就九龍灣商貿區行人環境改善進行研究,最快下月公布第三階段諮詢及改善建議。據了解,政府將在九龍灣試推「全行人環境」,將工廈與工廈之間的後巷變身步行街,如啟祥道至宏遠街的休憩處,研究拆除花槽擴闊通道,大馬路旁則規劃為車輛上落貨之用,以作分流。長遠來說,政府將研究興建更多行人天橋,在商廈之間建設架空步行網絡。
九龍東立法會議員胡志偉表示,九龍東轉型,除了商廈增加,另一問題是有不少大商場進駐,令外來人口大幅增加,但集體運輸壓力未有紓緩,整體當區規劃變相失衡。至於活化工廈政策更令租金急升,趕絕不少工廈小戶和藝術家,有必要停止相關政策。
明報記者 賴偉家 鄭穎瑩 黃俊鋒
■明報報料熱線﹕inews@mingpao.com / 9181 4676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