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互聯網的興起,尤其是手機及平板電腦使用普及化,令經濟模式和消費行為出現重大改變,既提供大量新的商機,也多了新的投資陷阱,那應如何在這種新的經濟環境趨吉避凶,做真正贏家?
豐盛金融資產管理董事黃國英表示,不少人說「呃LIKE容易賺錢難」,確有道理。比方如說,「塑身女皇」韓國鄭多燕,在網絡視頻上擁有無數FANS,擁國際級知名度,人人在網上讚好給LIKE,但來港開萬人健身SHOW,只是收數百元門票,最終慘淡收場,便是「呃LIKE容易賺錢難」最佳例子。
以為網上生意易做 是「網上陷阱」
黃國英說,一些朋友將產品資訊放在網上,獲得大量LIKE,便以為生意易做,便真的去做生意,卻發覺只要收錢,便不見人幫襯,這便是一些「網上陷阱」。
不過,多人瀏覽也提供另外的商機,如內地的一些網絡大V級紅人,只要願意在微博上發布支持某項商品的資訊,隨時可獲十萬元以上的收入。黃說﹕「這反映舊媒體沒落,新媒體興起,商家看到舊媒體賣廣告效果比以往差,在一些網上群組賣廣告更有效,這樣LIKE便有其值錢的地方。」
他表示,最近去九龍灣飲茶,見到兩間酒樓,其中一間和另一間的價錢相差了一倍,他花了150元去飲茶,如去另一間可能僅需用75元。貴的一間僅有一半入座率,但另一間卻排滿了人,表現出香港人的時間不值錢,平些就可以等,而市面也有太多免費的東西,其實反映香港人有「窮」的心態。
要投資全球稱霸股票
另外,新經濟模式也令我們在投資和選股時要有新的思維。黃國英說,新經濟模式下,商業機構可將產品和資訊作全球推廣,但人們的選擇多了,時間和預算卻有限,反而會更集中消費和分享大家已認同的產品和信息,令the winner takes it all(勝者全取)更明顯,比如迪士尼、facebook等可風行全球,生意愈做愈大,股價便有無限上升的空間。「相比下,如香港的TVB,未能衝出香港市場,前途便有限,那選股是寧買迪士尼,還是TVB?」
他指出,香港和中國股民,目光相對短淺,只看重公司是否有短期盈利,但美國及世界級投資者,不介意短期盈利或派息,看的是10年或更長久的發展空間。「他們不介意公司將賺得現金不派息,而是拿去做研發,比如Google長期專注於建立Global Mass(全球受眾),初期不着眼於增加收入,當建立了關鍵的Global Mass,財源便滾滾而來,變成一間數千億美元市值的公司。」
思捷當年短視 恨悔難返
一個反例子是思捷,當年其業務太成功,不肯花大錢去開拓新的銷售網絡去應付對手如H&M等,短期而言有助做好盈利,但長期便被人家侵蝕了市場,最終恨悔難返。「一間公司短線谷好盤數不難,比如削減研發開支,但長期下來,競爭力便也消失。」
羅家聰﹕美債息回落有因 長線仍看升
過去一年多,不少分析指隨美國啟動退市,減少買債,美國債息必升,但現在美國已開始在每次聯儲局議息後減少買債,美國10年期債息卻由近3厘高位反覆回落到約2.5厘(圖),原因何在?現在又是哪些資金在買債?債息未來又會怎樣走?
交通銀行香港首席經濟及策略師羅家聰指出,美國藉貨幣量化寬鬆(QE)救市,而美國第一次QE時買債是最快,但當時債息仍升,原因是人們開始RISK OFF 變RISK ON,債市的錢開始流向股市而令股市急升,同時債息亦升,這反映了市場力量大過政府的力量,以萬億美金買債,債息仍上。
債息跌非因中國政府買債
有趣的是,現在美國市場股市不斷破頂,但債息反跌。羅家聰指有人讀解讀為中國政府在背後買美債,實屬廢話,「一來現在中國與美國並不友好,俄羅斯也和美國鬧翻,他們又怎會大手買美債?」
另一種說法,是債息升乃是資金看淡股市而流入債市,羅家聰則覺得美國股市未到頂,因現時經濟沒有太大問題。
他又指出,有一種看似較具邏輯的說法,乃是日本政府推跌日圓,自然要買美元,並會將有關美元投入美債。但日圓兌美元已下跌了一段長時間,匯率由兌美元七十多跌至一百以上,但美債息近數月才回落,時間也不對。
「既然不是央行在買美債,債息在跌,那就是私人市場在買債,但我覺得不應是傳統基金,因如有關基金賣股換債,股市便應下挫,但現在並非如此。」
羅估計一些長錢,如偏重收息的退休基金或專門的債券基金多了新錢,並將之投入債市。
偏重收息退休基金將投入債市
「雖聯儲局雖減少買債,QE3仍有新增的資金,現在美國的經濟情况改善了,政府稅收增加,而救濟的福利開支可減少,發債的需要便少了,而QE資金仍在增加,只是幅度細了,但增幅仍高於發債需要,令到債券出現求過於供,因此便而令債價升,債息向下。」
「不過,就算有新資金買美債,債息也不會無止境地跌。除非經濟SLOW DOWN,美股見頂調整,就有可能令股市的錢會流向債市。第二種情况是世界其他地方出現危機,令全球資金大規模轉向美元,否則債息只是周期性向下,而非長期性向下。」
羅家聰指出,美國人口老化,將是美債息向上的長期因素。「一般人或會覺得,如人口增長低,會導致低通脹,再變成通縮,令債息難,這只是日本的模式。美國可能不同,打個比喻,當一個老人要借錢,又是成身債,你認為借錢給他的息口,會是升或跌?從這個角度看,美國人口老化,反而是債息長期向上的因素。」
「美國債息現在己去到接近零的水平,歷史上從來都沒有見過那麼低的了。早前債王看美長債息升,現在好像是看錯市,債王會看錯市嗎?債王的眼光可能放在10年或以上的時間,放在長線未必是錯。」
本欄內容,乃獲授權輯錄自香港電台第二台節目 《60分鐘新視野》逢周六早上11:00-12:00播出 , 主持﹕黃國英、羅家聰、劉羽葳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