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普京滿肚密圈 北京借力打力長青網文章

2014年05月25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4年05月25日 06:35
2014年05月25日 06:35
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明報專訊】俄羅斯總統普京上星期高調訪問中國,出席亞洲相互協作與信任措施會議,並會晤國家主席習近平,兩國簽署總金額估計高達4000億美元的天然氣輸華協議。中俄加強經濟能源合作尋求雙贏,合情合理,外交上兩國聯手抗衡西方壓力,也符合共同利益。雖然中俄之間存在不少潛在利益矛盾,俄方近年與越南合作在南海鑽探油氣,更非對華友好的舉動,但事態變化,在複雜的中美俄三角關係,對中國來說是一次戰略機遇,只要沉着應對,找出最切合自身利益定位,策略性地借力使力,將可以創造有利國家發展的外部環境。


功利軸心關係

是敵是友隨功利而變

近年中俄經濟關係和政治關係的發展並不平衡,與政治合作相比,經濟合作方面顯得滯後。中俄元首今次在聯合聲明提出,建立全面的中俄能源合作伙伴關係,進一步深化石油領域合作,積極研究在俄建設新發電設施,擴大對華電力出口,有助提升雙方經濟關係。兩國今次締訂為期30年的輸氣協議,標誌兩國能源合作踏上新台階。對俄方來說,協議將可帶動西伯利亞東部大型氣田的開發,在後烏克蘭危機時代減少對歐洲市場的依賴;對中方而言,雖然無人能夠預言未來30年的天然氣能源市場,會否因頁岩氣等科技突破而巨變,但能夠確保未來30年的天然氣供應來源,對保障中國長線能源安全,極具戰略意義。


目前,北京面對不少內憂外患,對內要應付疆獨恐怖主義活動,對外則要應對美國及日本的圍堵,以及越南、菲律賓在南海的挑戰,無論在打擊恐怖主義抑或抗衡美日,北京都有需要加強與俄羅斯合作。普京在上周四烏魯木齊恐襲後向中方表示慰問,強調俄羅斯希望與中國攜手打擊恐怖主義和極端主義,又表示「俄中軍事技術和防務部門之間的接觸,是保證地區及世界穩定安全的重要因素」,清晰突顯中俄在這方面的合作意願和共識。


不過,北京也必須認清地緣政治和歷史現實,因為俄羅斯百多年來的外交政策,從來都以歐洲(西方)為重心,若非俄羅斯與西方關係因烏克蘭危機陷入冷戰結束以來最差情况,普京恐怕也未必如此積極向東看,以求打破歐美的外交孤立。英國皇家國際事務研究所的俄羅斯問題專家Bobo Lo便以「功利軸心關係」(axis of convenience)一詞,形容中俄近年的關係,實是完全建基於功利考慮,絕非稱兄道弟之交,因雙方都意識到,長遠而言,對方可能是競爭對手。


俄羅斯近年致力推動「歐亞大陸經濟聯盟」(Eurasian Economic Union),將中亞納入其經濟勢力範圍,但當前的現實是,除了烏茲別克,幾乎每個中亞國家的最大貿易伙伴都是中國而非俄羅斯,去年9月國家主席習近平更是高調訪問中亞,深化資源合作。儘管普京聲稱中國是「俄羅斯信賴的朋友」,但不少俄國輿論和政客都關注,中國的崛起,長遠可能威脅到莫斯科對中亞甚至西伯利亞的控制。


中美俄譜寫新三國志

借力打力是上上之策

普京的東亞外交策略可謂滿肚密圈。戰略及國際研究中心的專家Andrew Kuchins指出,俄羅斯的向東望政策,雖然確是以中國為最大重點,但其實也試圖在拓展東亞外交上「分散投資」,除了向韓國招手,對象還包括近年因南海問題與中國關係愈鬧愈僵的越南。2012年4月,俄羅斯國營能源巨企Gazprom便與越南國營石油公司合資,在中國南海九段線範圍內,鑽探兩組油氣田,當時內地《環球時報》便警告,俄羅斯不應在南海問題上,發出有損中國利益的含糊信息。然而,俄羅斯除了與越南締結全面戰略伙伴關係,還打算向越南出售6艘基洛級潛艇和一批蘇-30MK2戰機。普京聲稱與中國建立更密切關係是俄羅斯優先外交政策方向,但俄方上述舉措,難免令人懷疑克宮是否留有一手。


中美俄三國正譜寫着21世紀版的新三國志。當前中國面對美日圍堵,多交朋友,就是減少潛在敵人。外交上,俄羅斯是中國可資借助的重要力量、可以成為策略性的合作伙伴,但中國沒必要對克宮推心置腹,更沒必要在國際舞台事事跟隨克宮共同進退,例如在烏克蘭問題上,若完全站在俄羅斯的一方,這種做法值得斟酌。對中國來說,一邊與美國維持「鬥而不破」的務實合作,一邊與俄羅斯發展「和而不同」的互惠關係,善用俄美之間的矛盾借力打力,才是上上之策。


歡迎回應 editorial@mingpao.com

0
0
0
書籤
留言 (0)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