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嘆內地新聞自由今倒退長青網文章

2014年05月24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4年05月24日 06:35
2014年05月24日 06:35
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明報專訊】近年內地不時出現記者採訪時被拘捕、被起訴的事件。1989年在天安門廣場上以記者身分採訪六四事件的劉銳紹和謝志峰均指出,六四前內地氣氛相對開放,例如在酒會採訪時,內地官員與記者僅一繩之隔聊天;反觀25年後的今天,內地新聞自由不進反退,官員拒記者於「千里之外」,政府亦不斷打壓新聞界,惟面對近年政府與人民之間矛盾日增,預料未來中央將加強控制傳媒。


1989年,劉銳紹任《文匯報》駐北京辦事處主任,是本港少數曾採訪中英前途談判、八九民運、中英在後過渡期就香港問題角力的新聞工作者。他認為,內地新聞自由可分為3個階段,分別是80年改革開放開始至六四事件前的開放年代、六四後中央大力箝制新聞採訪,以及近年漸趨市場導向,業界開始浮現求真精神。


他舉例,1987年共產黨十三大把「重大事情讓人民知道,重大事情經人民討論」寫入黨章,翌年更起草新聞法,「至少有個保障新聞自由的框架」,另外,《文匯報》亦曾嘗試突破禁區,報道劉賓雁、方勵之等被開除黨籍的敏感新聞。


劉:六四後曾現控告記者潮

劉銳紹續稱,六四後踏入第二階段,「官方恐懼好厲害」,對外向港澳記者實施「採訪七條」,要求提早15日通知才能在內地採訪等;對內則大規模整頓傳媒,一度出現控告記者潮,記者報道真相反「被咬」。劉指出,近年中央仍加強監控傳媒,特別是國家主席習近平親自出任中央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建設領導小組組長,把言論和傳播控制提升到黨最高層次。


謝志峰於89年任亞視記者,在天安門廣場直擊軍隊鎮壓學運並現場報道廣場情况。他憶述,六四前氣氛較開放,官員記者之間存在互信,試過採訪政治部常委酒會期間,僅以一條紅繩劃出記者區,官員也會主動走近與記者親切交談,「而非如現在般,記者區遠到見唔到官員」。


謝:六四前官員記者存互信

他形容,當年好多人心向學運,例如當年六四後他離開北京,海關官員得知他身上有廣場上的錄影帶,便立即放行。


兩人都認為,目前內地新聞自由較25年前倒退,但官方控制傳媒的難度亦與日俱增。劉銳紹解釋,內地一股求真力量近年慢慢浮現,「老百姓民智開發,對政治訴求及公民權利要求更高」,部分傳媒為爭取讀者,開始講真話,「如三鹿奶粉事件,記者於心不忍,慢慢從外邊渠道放出來,最後決定報道」。另外,新媒體崛起亦令中央更難控制,劉說:「5.4億網民,微博用戶3.2億,影響力好大、好快。」


近年內地漸見求真力量

謝志峰說,自六四事件後再沒到內地採訪,近年內地除不時拘留、檢控記者,更暴力對待記者,顯示內地新聞自由今非昔比,而且近年內民眾上街示威維權事件愈來愈多,反映內地官民矛盾不斷累積加深,相信當局未來只會不斷加強監控傳媒。


明報記者 蔡傳威 蕭輝浩

0
0
0
書籤
留言 (0)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