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恒指昨升1點,收報22,836點,成交金額512億元。周二由動力股領軍,恒指上漲;昨日上證指又於2000點關口出現「力牆」,由低位1994點反彈達1.5%,形成破腳穿頭反轉的利好形態,國指受惠升逾1%。單計股市表現,恒指逾70%股份高於50天線,國指亦有近半,是築底回升也好純反彈也好,回升勢頭亦頗穩固。若以14天RSI來看,恒指國指分別為60和55已處強勢,較歐美股指更佳。這可能是市場借耶倫拋出免死金牌再度瘋炒,與基本因素無關,但近期還是看到中央的穩增長、防風險的力度漸增。
恒指過去10日升了8日,國指比較反覆升跌各半,但大致上可穩步或反覆上揚。反彈市多由殘股主導,但今次則由大型藍籌國企領軍,並且呈各板塊逐個上的形態走強,感覺上較為穩陣,不似會彈散或瞬間急挫再展跌浪,而多數股份亦走出雙底甚至倒轉頭肩頂的轉勢形態,雖然成交尚未配合,人心依然虛怯。
市場怕內地樓市觸發債務危機
兩大指數逾半成分股高於50天線,意味中線走勢開始偏好。正如安信首席經濟學家高善文所言,樓市拖累經濟的影響遠未結束,下滑勢頭持續;但要留意的是,股市也不會和經濟完全同步。回顧近日公布業績的騰訊(0700)、銀娛(0027)到昨日的聯想(0992),績後股價均能大升,但實際上,業績並不比預期好,銀娛甚至稍為低於預期,這就說明股市估值過低,至少這一刻投資者有這觀感。當看到業績並未太走樣,買盤便趁低追入。
若看整體大市,以市值高於50億元計,高於50天線的佔36%,不足50億元的則佔29%,可見升勢集中在大型股之上,這是比較健康的局面。現在經濟和企業盈利確實一般,市場又擔心中央政策失誤,導致樓市崩盤而經濟失救,但外有耶倫承諾堅持寬鬆、歐洲央行亦加入量寬大軍,而近日亦見政策已微調。內地傳媒就以1個月推出10項穩增長措施,預期次季經濟按年增長可維持在7.4%。只拿重點來說,市場害怕的主要是樓市,而中央已要求銀行確保首套房貸,多地出現放寬限購亦未有說不,取態已悄然改變。
當然,樓市很可能已見頂並進入漫長的弱勢整固,中央有意救亦未必救得到,故市場真正怕的是引發債務危機。高盛昨日亦因樓市轉弱、中央又遲遲未救而下調內銀股的目標價。高盛估計,房地產相關貸款佔銀行體系的風險部位約50%,當中按揭、開發商和平台貸分別為13%、13%和24%。平台貸主要依靠賣地來償債,現在土地市場冰封,亦最危險。
地方債券試點 降借貸成本
然而中央宣布10省市推出自發自還債券試點計畫,金額由國務院批准,年期為5、7及10年,按比例4:3:3發行,利率以國債作為基準。雖然並未提及地方政府未能償付時的安排,存在管借不管還的問題,但平台貸背後的安排頗混亂,地方政府是否負起最終償還責任亦未說清,個別平台貸利率高達7厘或以上。一旦由枱底轉為枱面,發債體變得清晰權責分明,同時亦隱含中央包底,利息成本可大幅下降。再說,今年是償還高峰期,總額達到2.4萬億元人民幣,若以到期才償付的債券取代,為地方政府爭取最少5年時間轉型,對財政壓力、銀行資產質素、民生發展投入等均有好處。
因此,昨日領導大市上升的就是內銀股。內地按揭首付最少30%,銀行的貸款組合佔樓價更低至50%,風險近乎零;倘成功發債,平台貸短期風險又急降。真正會威脅銀行的便是佔比13%的開發商。但筆者估計倒閉的多屬中小型開發商,金額相對有限,而除非是詐騙,否則總會有少許資產能回收。假設這13%中損失一成,只相當銀行總貸款1.3%,呆壞帳情况又好像不太差。選擇上,筆者還是傾向資金成本較低的大型銀行,當中工行(1398)和中行(3988)昨日均突破保歷加通道頂部,短線似有較快速的升浪。
[江宗仁 還看今朝]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