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新股招股不時有由安排行協助「圍飛」傳聞,昨日證監會重槌出擊,指工銀國際在2009年協助小型內房商寶龍地產(1238)上市時,未有對由公司介紹的一批認購人士進行足夠盡職審查,其中包括在不確定該批「相關人士」的獨立性下提供大額融資。工銀國際被重罰2500萬元,成為自洪良上市案後,證監會開出的最重罰單。
所謂「圍飛」,一般而言是指新股上市時,由於認購不足,由老闆或安排行覓得相熟投資者認購(圖),有投行人士坦言,這種情况在新股招股時或上市公司配股時常有發生,但只要由與大股東或投行無關人士出任「人頭」負責認購,並提供足夠財務文件證明,監管機構普遍難以調查,而工銀國際這次被重罰卻是由於「無做足手續」,反映其「圍飛」手法拙劣。
工銀未確認認購者獨立性
寶龍地產在2009年10月在港上市,當時由工銀國際任聯席帳簿管理人及聯席保薦人。證監會發現,工銀國際當時未有對寶龍介紹的多名認購投資者進行盡職審查,例如確認該批投資者是否獨立於公司,即使該行曾有員工懷疑投資者的認購指示來自寶龍,工銀國際卻沒有作進一步查詢,甚至在未收到全部承配人的獨立性確認書下,竟向聯交所呈交函件證明投資的獨立性。
提供大額融資 增認購數
另外,證監會又指摘工銀國際沒有針對投資者的資金來源及財政狀况,作出做足夠盡職審查。由於當年寶龍因招股反應欠佳須重新定價,工銀國際為避免上市計劃流產,向承配人提供高達50%的大額融資以增加其認購數量,甚至部分投資者的認購金額,竟然遠超其申報的資產淨值。
證監會昨日決定向工銀國際融資及工銀國際證券各罰款1250萬元,合共2500萬元。工銀國際副首席執行官Mary Macleod回應本報指出,由於調查已進行了一段長時間,對處罰並不感意外,該行會接受相應的罰款,並會按照證監會的要求提高審查系統。
寶龍集團由福建商人許健康創立,主要在廈門從事商業及住宅發展。
寶龍在2009年上市時委聘工銀國際、高盛及麥格理為安排行,惟招股反應依然不佳,最終需要縮減集資規模才成功上市,股價亦長期不振,該股昨日收報1.15元,已較招股價2.75元大跌近六成。有消息指出,由於許健康在福建人脈甚廣,證監所指由寶龍介紹的投資者,當中不少就是「畀面」認購的福建富豪。
有市場人士指,「圍飛」屬於灰色地帶,投行在審查時僅「做下樣」,惟至少會依足程序辦事,有業內人士更稱,由於不少朋友是「捱義氣」認購,個別公司更會向投資者承諾在上市後買回其股份,或保證上市後股價給予一定升幅予投資者套現,但由於舉證困難,一般都難以起訴。
明報記者 廖毅然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