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穴位埋線屬針灸 有感染風險長青網文章

2014年05月22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4年05月22日 06:35
2014年05月22日 06:35
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明報專訊】中醫師公會會長關之義表示,穴位埋線治療法是改良式的針灸術,有數十年歷史,其原理是使用羊腸線或其他可吸收的線體,以針灸經絡理論植入相應穴位,腸線留在體內可產生持久及良性的「長效針感效應」,對治療慢性疾病如哮喘或減肥均有顯著效果。


長效疏通經絡治慢性病

他指出,穴位埋線治療的好處,是病人可避免受每日接受針灸的痛苦及麻煩,能夠達到長期針灸疏通經絡作用,一般腸線約在半個月至1個月內於體內逐漸軟化、分解及被身體吸收後,屆時才需要再做一次穴位埋線治療。


但有註冊中醫師表示,穴位埋線存在一定危險,若埋線過淺或過深,有可能引致皮膚發炎紅腫或傷及血管和神經,若相關用具及羊腸線的消毒做得不好,亦可能引致細菌感染等問題。


根據資料,消委會過去亦曾接獲涉及穴位埋線的投訴,其中有個案是事主接受療程後腿部出現青筋及不適,亦有個案投訴無減肥效果。


關之義指出,穴位埋線治療屬針灸範疇,需要由註冊中醫或表列中醫進行,否則即屬違法。現時中醫科需要修讀為期5年的課程畢業,再經1年臨牀進修及通過執業試後,始可在香港執業行醫。

0
0
0
書籤
留言 (0)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