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一直以來,礙於不能自行發債,地方財政的收入來源一直依靠賣地收入、融資平台及地方稅收。在融資平台已被要求剝離地方財政,以及允許10省市自行發債之後,學者認為,完善地方財政收入結構的下一步,便是擺脫地方過分依賴賣地收入的習慣,良方便是從稅收方面進行改革。
過去幾年地方財政對土地拍賣的依賴度愈來愈高,全國不少城市超過一半收入來自賣地,部分更佔八成以上。惟今年以來內地樓市遇冷,國土資源部數據顯示,一季度土地供應量按年負增長;財政部統計也指出,今年首4個月,房地產營業稅和企業所得稅、契稅等地方財稅出現負增長。
易憲容:地方應增稅種 擴稅基
中國社科院金融研究所金融發展室研究員易憲容指出,樓市遇冷,政府入不敷支,財政便會出現嚴重風險,地方要真正增收,便不能只依靠土地,而是要在稅項着手,增添稅種、擴闊稅基,因為「地方發債,始終要還的」。
應增地方收入 減靠地產借貸
內地現時實行的是分稅制,部分稅項如消費稅、關稅劃一歸中央收繳,全歸地方收入的則有土地增值稅、房產稅等,而像增值稅、所得稅等收入則由中央及地方按比例瓜分(見圖)。易憲容表示,分稅制令大部分稅收都納入中央,這亦是地方為什麼一直重視賣地,因土地出讓金及土地增值稅都屬於全歸地方的收入,所以真正要做到完善地方財政,「下一步便應該要探討稅改,例如環保稅、資源稅等新稅種開徵;另外也應該檢討調整中央與地方分稅的比例,增加地方佔比;只有這樣才能建立長效穩健的收入來源,扭轉地方政府過分依賴地產及大量借貸的積弊」。
過去幾年地方財政對土地拍賣的依賴度愈來愈高,全國不少城市超過一半收入來自賣地,部分更佔八成以上。惟今年以來內地樓市遇冷,國土資源部數據顯示,一季度土地供應量按年負增長;財政部統計也指出,今年首4個月,房地產營業稅和企業所得稅、契稅等地方財稅出現負增長。
易憲容:地方應增稅種 擴稅基
中國社科院金融研究所金融發展室研究員易憲容指出,樓市遇冷,政府入不敷支,財政便會出現嚴重風險,地方要真正增收,便不能只依靠土地,而是要在稅項着手,增添稅種、擴闊稅基,因為「地方發債,始終要還的」。
應增地方收入 減靠地產借貸
內地現時實行的是分稅制,部分稅項如消費稅、關稅劃一歸中央收繳,全歸地方收入的則有土地增值稅、房產稅等,而像增值稅、所得稅等收入則由中央及地方按比例瓜分(見圖)。易憲容表示,分稅制令大部分稅收都納入中央,這亦是地方為什麼一直重視賣地,因土地出讓金及土地增值稅都屬於全歸地方的收入,所以真正要做到完善地方財政,「下一步便應該要探討稅改,例如環保稅、資源稅等新稅種開徵;另外也應該檢討調整中央與地方分稅的比例,增加地方佔比;只有這樣才能建立長效穩健的收入來源,扭轉地方政府過分依賴地產及大量借貸的積弊」。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