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5月6日佔中商討過後,民主黨作出了決定:6月22日電子公投後,真普聯已完成歷史任務,民主黨不再參與真普聯會議。
一直以來,民主派支持者渴望團結,認為這是爭普選的本錢。這也是民主黨加入真普聯,願意與激進派共事的原因。
事與願違,5月6日的佔中商討日,人民力量及社民連違反誠信,沒有投真普聯的三軌方案,彼此的互信跌至冰點。
誠信失去 誰信政治童話?
儘管人民力量不斷重申,6月22日的電子公投,一定會回頭支持真普聯方案;然而,誠信一旦失去,還有誰會天真相信「政治童話」呢?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真普聯的分裂源於對三軌方案的不同理解。
激進派的觀點是:三軌方案的公民提名必不可少,沒有公民提名已可以發動佔中。但務實派的觀點是:三軌方案的精粹是反政治篩選,爭取一個符合《基本法》和國際標準的特首普選方案,才是終極目標,直到普選的希望落空,佔中才會發生。
若真普聯成員尊重彼此的分歧,仍能勉力組成一條柔性的聯合陣線,湊合至特區政府提出方案,讓全民電子公投決定民主派議員的投票立場。
但激進派志不在此,「團結」只是為了「綑綁」,實現公民提名缺一不可的目標。
其實,民主派普遍認同公民提名的價值:突破提名委員會的壟斷,爭取真普選更大的空間,但公民提名不是凌駕一切的標準,將其他符合國際標準的方案篩走。
像5月6日的投票,結果全由公民提名主導,加上缺一不可的前提,市民多元的選擇收窄了。
到了6月22日,是否還能吸引中間大眾參加電子公投呢?當公投的人數缺乏代表性時,能否聲稱佔中方案獲得人民授權呢?
機關算盡太聰明,背後唯我獨尊的心態,容不下民主陣營的不同聲音,動輒以道德高地壓人,換來虛假的、綑綁的團結,加速真普聯的分道揚鑣。
其實,普選就是多元選擇,普選的路也是如此,何必追求「團在一起的內耗」、「疑似團結的綑綁」、「口是心非的盟友」?
反而,民主黨離去之後,真普聯餘下的民主派,是否甘心被激進派綑綁,決定真普聯的未來前路。
真普聯存廢 繫於務實民主派路向
由此可知,真普聯的存廢與命運,不單是個別黨派的去留,而是務實民主派往何處去?不斷高攀激進的道德高地,還是尋找香港的主流共識,實現港人30年的普選夢?
當前,務實民主派的聲音漸受關注,陳方安生的2020方案、方志恆的18學者方案、千山獨行的湯家驊方案,都朝着反篩選盡一眾之力。然而,由於方案沒有公民提名,便受盡激進派的攻擊,這種現象令人深思,我們追求的是什麼民主?倘民主變成一言堂,為什麼要為其奮鬥?
事實上,5月6日之前,我曾向鄭宇碩提出:真普聯三軌方案的提名委員會,只草率寫上「愈民主愈好」,內容接近空白。
相較其他民主派的方案,連聊備一格都算不上,這是心不在焉,還是志不在此?難道憑這簡約的提名委員會方案,可促成香港的政改共識麼?
無論如何,5月6日的佔中商討,加速了激進與務實民主派的分離。回顧過去綑綁造成的內耗,彼此分途奮鬥未必是壞事。
民主派爭普選,正如爬山,各自努力,互相尊重,減少內耗,有何不可?
當然,這裏有一個假設,是民主派不分派別,都真誠渴望普選,而不是藉普選不斷製造戰靶,用道德高地製造分裂,像剝洋葱一樣,一層層剝下去,孤立務實民主派,掠奪他們的選票。
歷史的殷鑑不遠,務實民主派能不猛醒?不如另闢途徑,團結更多同路人,走一條獨立、自由、寬闊的民主路。
愈寬闊的民主網絡,愈包容的政治合作,愈講理的溝通環境,愈自由的聚合群組,是總結過去粗暴政治的智慧,是務實爭取民主最廣泛的力量。
重要的是:務實民主派的光譜和方案,能否凝聚中間的主流大眾,不霸道而可親,不謾罵而說理,不內耗而寬容,正視中央和民主派的憂慮,解決橫亘彼此的心結和矛盾,尋找一個香港主流的雙贏方案。
當中沒有全贏或全輸,一方的勝利是另一方的失敗,不可能得到立法會三分之二的支持。
民主派現在就要思量:當一個中間協調的方案出來時,究竟依據什麼原則來投票?
倘若經過深思,仍然投反對票,政改未能通過,民主派要承受佔中的刑責,香港要面對不能管治的亂局,中央要備受失信於民的責難,人心分離和中港衝突變本加厲,這是中港與市民三輸之局,也是香港沉淪的轉捩點,無論愛國或愛港的人,都不能承受普選失敗之痛。
當民主派路線分歧白熱化時,林鄭月娥政改三人組高調否定了公民提名、政黨提名和三軌方案,沒有提出任何清晰的法理,沒有觸及提名委員會的門檻,更沒有為政治篩選落閘和表態,預示這是特首普選成敗的關鍵。
總要有人糅合提委會主流意見
這是未來政制共識的窄門,倘若真心相信三軌方案,總要有人糅合民主派提名委員會的主流意見,既不違反《基本法》和國際標準,不迴避中央對國家安全的憂慮,正視民主派反政治篩選的底線。
這不單是林鄭月娥政改三人組的任務,也是開明建制派和務實民主派,未來努力的所在,尋找彼此僅有的交集,讓立法會有三分之二的票數通過。
這樣的糅合方案,現在應開始討論,影響林鄭月娥政改三人組的建議。
政改的香港共識,沒有交集就沒有雙贏,2017的特首普選,連同2020的立法會普選,只能在歷史關頭擦身而過,這是香港全輸之局。
民主派的激進與務實兩翼,倘能用最大的真誠和努力,按各自深信的策略和路線奮鬥,和而不同,互相尊重,互不干擾,避免內訌,反能將民主派的力量,不減反加,擴至最大,由最低綱領到道德高地,凝聚不同的民主支持者,將真普選的路愈走愈寬,拉闊民主的光譜和力量。
但願這善良的願望成真,民主派的策略和路線分歧,為的是真普選大業,而不是政黨的私心和選票。
蓋民主大業,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既是必然,也阻不了,不如懷抱寬容的胸襟,因勢利導,如水之至柔,其利無邊;如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如民主普選,功成不必在我,成功我在其中。
張文光
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