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問:我誕下孩子後便餵哺母乳,但我的想法和家中老人家說的有分別。因直接餵哺嬰兒,不清楚他吃的分量,故把乳汁泵入樽才餵,老人家說不用,指嬰兒吃夠便會停。有時孩子哭得厲害,我以為他餓,想餵哺,老人家又說餵奶要有規律,嬰兒便會好好的吃。明白老人家有經驗,但想求證一下。另外,曾在飲過補湯後餵奶,嬰兒表現焦躁,睡得差,是否受我吃的食物影響?
答:若環境可以,媽媽直接餵哺母乳是最理想的,不需要泵出來放入奶樽再餵哺。至於餵哺的規律,嬰兒剛出生的首個月,餵奶可說是不定時進行(每天約8至l2次),嬰兒有需要時便讓他吸啜。一個月後可以嘗試建立餵哺規律,但需按個別嬰兒的活動情况,加上媽媽的作息規律,慢慢調校。
哭喊未必肚餓 或尿濕想抱
雖說首個月嬰兒有需求時便餵哺,但並非盲目行事,像剛餵完奶,轉眼嬰兒便哭喊,媽媽不妨探索一下原因,嬰兒不一定是肚餓,可能他想媽媽抱,感受體溫,或者剛排尿。餵哺過程中,媽媽可觀察他的吸啜和吞咽動作,了解他的進食情况,當吃飽了,嬰兒會流露滿足的表情。同時,嬰兒吸啜到母乳,才會有大小便,因此,媽媽可參考尿片上的大、小便,了解嬰兒是否吃得足夠。
這期間,嬰兒吃奶後1至1個半小時便會排尿或排便,排尿會較排便多,尤其吸收得好,大便會較少。一般而言,出生後第7天至滿月前,嬰兒每24小時約需更換6條尿片;滿月前,嬰孩每天大概有6次小便和3次大便。
嬰兒吸收好 排便會較少
體重增長方面,餵哺全母乳的嬰兒,每星期平均約增重125克。進食全母乳的嬰兒,體重或較吃奶粉的嬰兒稍輕一點,雖然母乳與奶粉一樣含脂肪,但母乳所含的脂肪,能幫助消化並有利吸收,每次吃下的母乳脂肪量並不相同。基於這天然機制,餵哺母乳的嬰兒較少因吃過量而出現過胖。吃奶粉的嬰兒因沒有這種天然機制的調節,吃奶量通常較大,較易超重。母乳更會按生長期嬰兒各方面成長所需,自動調節營養的比例。
媽媽所吃的食物,的確會通過母乳而影響到嬰兒。婦女產後一般會吃補身食物,部分媽媽吃酒精濃度較高的雞酒,令進食母乳的嬰兒也表現興奮,只要烹調時間長一點,讓酒精揮發掉便可以。有時候,進補過度,會令乳汁供過於求,出現乳脹或乳腺塞,亦影響到哺乳,故維持均衡及適量飲食是很重要的。
資料提供﹕香港母乳育嬰協會支援組義工岑林淑玲
文:Happy Pa ma
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