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姚新勇﹕多層面的「維吾爾認同」長青網文章

2014年05月21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4年05月21日 06:35
2014年05月21日 06:35
新聞類別
中國
詳情#
【明報專訊】除宗教因素外,維吾爾民族主義是影響當代新疆局勢走向另一重要之維。但要想了解其發揮的具體作用,首先需要釐清不同層面的維吾爾文化認同。


雖然現在一般受過教育的維吾爾人認為,維吾爾民族自古有之,其歷史至少可追溯到西元8、9世紀的回鶻人;誇張的則追溯到所謂8000至9000年前在塔里木河流域的維吾爾祖先,當然多數中外學者較認可前者。至於維吾爾一詞(Uyghur),大陸主流歷史界認為其誕生自上世紀初,而該詞的維文對應Uyghur雖實際歷史久遠,但含義多有變化:「維吾爾」最初指蒙古信奉薩滿教和摩尼教的一個突厥草原遊牧部落;後指吐魯番一帶信奉佛教、摩尼教、聶斯脫利基督教的綠洲定居部落(844至932年);最後主要指以吐魯番為中心的佛教徒和突厥人部落,它以「維吾爾斯坦」聞名(932至1450年),與居住於該地西部的伊斯蘭教突厥人不同。在後者眼中,「維吾爾」意味着異教徒。15世紀信佛傳教的維吾爾人被征服轉信伊斯蘭教後,「維吾爾」一詞停用,直到20世紀維吾爾獨立運動興起後,「維吾爾」才重新起用,並具有指稱跨整個新疆地域的普遍維吾爾民族的現代含義(S. Frederick starr,《新疆——中國穆斯林聚居的邊陲》)。比維吾爾認同歷史更為久遠的是與新疆綠洲分割地理條件直接相關的「綠洲認同」,如喀什噶爾人、吐魯番人、哈密人等。


民族歷史悠久 政策加深分化

筆者大體同意國內外主流學者觀點,但並不認為維吾爾民族純粹為現代的「人造物」。其實,同世界所有現代民族一樣(包括中華民族),維吾爾民族既有其現代建構性,更有長時段的歷史、文化基礎,這為現代維吾爾民族或維吾爾民族主義形成,奠定了古老的文化歷史內核。且無論是激進維吾爾民族主義,還是新中國所實行的民族識別、民族區域自治政策對整體維吾爾民族意識的生成、強化,雖作用重大,但非全部;或許更為重要的客觀因素是內地漢人大量進入、其他社會政治經濟條件變遷,給維吾爾人帶來的持久而深刻的「民族認知」的刺激,而粗暴的國家意識形態管理,則發揮了重要催化作用。


維吾爾人具3層民族意識

維吾爾人的認同是多樣的,「維吾爾民族」意識也是多層面的。大致可分為3層:政治性的維吾爾民族主義、文化性的維吾爾民族認同、含混的維吾爾人意識。第一種民族主義一般較激烈,以建立維吾爾人獨立國家為目標。其激烈者會以和平或暴力方式,積極謀取新疆獨立,「東突厥斯坦」運動就是典型代表。另有一些政治性的維吾爾民族主義者,可能並不無條件地追求新疆獨立,而是同意在中國框架內建立以維吾爾人為主導的新疆高度自治,不久前被捕的伊力哈木或可歸此類。文化性的維吾爾民族認同,有知識的維吾爾人普遍持有,他們一般並不主動謀求獨立或自治,儘管大多數內心持同情態度。他們願意認同中國國家,願在中國治下和平、安定生活,並對極端宗教和分裂暴力綁架維吾爾民族較反感。他們的民族意識或情感,主要是對自己民族及其文化的熱愛,不願聽任本民族文化的逐漸邊緣化,甚至消亡。而持含混維吾爾人意識者,多為教育程度較低者或文盲。當然3者間的邊界,並不固定,尤其是前兩類間的游移性相對更強。另外前兩類人的宗教意識一般較淡薄,第3類的信仰更為普遍和強烈。但不管如何分層,我們不應該忘記維吾爾民族是「有信仰、追求知識、尋求財富、享受快樂的民族」這一綜合特質。


盲目打壓 被迫走向極端

其實,語言、文化、人種與漢人差異如此明顯的維吾爾人有民族情感很自然,就是那些激進的政治民族主義思想也並非不可理解。之所以應打壓公開宣傳暴力性的獨立的政治民族主義,是因它們直接危害新疆各族人民和諧共存,而其他層面的維吾爾民族情感甚或民族主義思想,則屬思想、文化範疇,需正確對等,簡單粗暴打擊,完全無濟於事,只會將維吾爾人整體綁架在一起,把更多人推向極端。但很可惜,新疆當代歷史和現實情况,卻恰是朝極端之維前行。


作者簡介﹕廣州暨南大學教授

0
0
0
書籤
留言 (0)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