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關慶寧﹕反分裂要先贏民心長青網文章

2014年05月21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4年05月21日 06:35
2014年05月21日 06:35
新聞類別
中國
詳情#
【明報專訊】新疆烏魯木齊火車站爆炸案發生半個月後,一個自稱「突厥斯坦伊斯蘭黨」的組織發布視頻,宣布對這宗3死70多傷的事件負責。無論如何解讀,這宗爆炸案都是一宗濫殺無辜的恐怖襲擊事件。值得注意的是,這宗恐襲案是在國家主席習近平剛離開新疆時發生的。習近平視察新疆期間,要求當地軍民堅決打擊分裂主義勢力,恐怖主義組織卻以新的恐襲行動來回應。


爭取民眾支持有助收風

多年來,北京竭盡全力打擊恐怖主義、極端宗教主義和民族分裂主義「三股勢力」,但迄今成效不彰,主要有兩大原因:一、「我在明,敵在暗」,根本不知道對方何時何地發難,防不勝防;二、恐怖組織總把一些受極端宗教薰陶的青年人推上第一線,大搞自殺式襲擊。他們中毒甚深,篤信在聖戰中陣亡可上天堂,所以根本不怕死。這大大增加反恐的難度。因此,當局有必要對症下藥:一是及時掌握準確情報;二是耐心細緻地做年輕一代,尤其是維族青年的工作。


恐怖分子並非生活在真空裏,其一舉一動都逃不過民眾眼光。當局只要獲得民眾的信任和支持,就能掌握其行蹤。想當年,解放軍進疆之初,不少維族民眾曾主動給大軍帶路,通風報信,令破壞的特務無所遁形。反觀近年,當局投入大量資源加強新疆維穩,卻「耳目」不靈,常被打個措手不及。


大學「政治教育」過時失效

爭取年輕一代的努力也有待加強。分裂主義組織近年提出「知識化、年輕化、武裝化、國際化」的目標,強調要在大學發展力量。面對新的挑戰,當局理應有新的思維、新的對策。遺憾的是,一些官員仍抱持舊的一套,例如一些高校提出「政治上不合格的學生,專業課學習再好,也絕不能畢業」。這提法本身頗有問題,恐怖分子濫殺無辜是刑事犯罪,學生若參加相關行動,不僅是政治合格與否的問題,理應追究刑責。而對大多數學生來說,則屬認識問題,應透過耐心教育,令他們了解恐怖活動危害性。用「不准畢業」威脅,只會適得其反。


事實上,新疆不乏優秀學生畢業後投身「疆獨」陣營的例子。例如「疆獨」組織世界維吾爾人大會一名骨幹成員,就曾擔任新疆大學學生會主席和全國學聯副主席。連世維會秘書長在校時也是「優秀學生幹部」。按當局標準,他們在政治上絕對「合格」,但甫出校門就投入「疆獨」懷抱。顯而易見,這種人人過關式的政治教育已不適應新的形勢。


以上問題的共同焦點,就是如何贏得民心。這要靠各級官員言傳身教。1950年代初,入疆大軍之所以如魚得水,就是因為他們切實為各族民眾做好事,嚴格執行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深得民心。


改革開放以來,中央一直對新疆提供巨額援助,光是由2011年起的3年間,中央和各省市對新疆的經濟援助高達2000億元人民幣。令人不解的是,如此慷慨解囊,為何仍不能消除民眾不滿情緒?


掃官場歪風 促官民和諧

問題是,新疆的官民關係與1950年代後已不可同日而語。習近平強調大力整治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享樂主義和奢靡之風。新疆官場是否也存在這四股歪風?它們與頻生的暴力事件是否有關係?值得當局深思。


宗教極端主義是新疆局勢動盪不安的根源之一,如何在尊重信仰自由的前提下,引導民眾與極端勢力劃清界線,是對當局政治智慧的重大考驗。但一些人往往把複雜問題簡單化,手法簡單粗暴。例如有大學「堅決制止在互聯網、手機上宣揚宗教思想」、「堅決制止穿宗教服裝」,就未免矯枉過正,亦令分裂勢力有挑撥離間之機。


一言以蔽之,各族民眾的支持是反恐成功的關鍵。當務之急,是重建和諧的官民關係和民族關係,同心同德打擊共同敵人。


作者簡介﹕資深傳媒人

0
0
0
書籤
留言 (0)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