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專訊】問﹕兒子8歲,好鍾意駁嘴,我說他一句,他會駁你三句,有時真的好激氣。可能是他的個性,總不愛依我的主意去做,即使很簡單的事,叫他去做,他都有多個原因來駁我。他這種表現不知是好是壞,作為家長,見他每樣事情都拗頸,當然氣結,但他有主見,看來也是好的。怎樣可以把他鍾意駁嘴、拗頸的個性作出適當的調整?
答﹕家長把兒子愛頂嘴的行為視作有主見,能從這角度看,是相當正面的。對於孩子愛頂嘴,家長可以從不同方面去思考和處理﹕
首先,孩子頂嘴時所表現的態度,是否很令人反感?若是的話,家長不妨想想本身的態度怎樣?會否一定要孩子就範,無商量餘地?有時候,小朋友無意頂嘴,純粹想表達意見,若家長一開始已定性為頂嘴,這種預設每每驅使雙方處於對立位置,損害親子關係。
沉住氣 正面引導
其次,作為家長,指導小孩子做事,原意為他好,反遭駁斥,自然很生氣。然而,家長在那一刻需管理好情緒,例如對孩子說﹕「我現在很生氣,暫時不和你講,等一陣子才談。」然後離開現場,飲杯水,冷靜下來,才和孩子繼續談。
還有,身教亦是重要的,家長需以正面的方法,表達想要講的事情。家長若沉得住氣,不妨讓孩子把想說的全訴說出來,即使態度不好,仍先讓他說清楚,從中了解他的想法。事實上,有時孩子因為急於表達,才表現出較差的態度。之後家長可以整合他想要表達的內容,然後引導他,學習以正面的方式表達。當孩子看到父母即使很生氣,仍然以正面的方式表達,久而久之,便會學懂怎樣以合宜的方式表達自己,頂嘴和拗頸的情况自然會減少。
看書角色扮演助溝通
若家長思考過本身的態度,並作出調整,孩子的態度依然如故,可嘗試和孩子閱讀關於人際溝通的書本,例如﹕子女與家長辯駁的情景,家長可以和孩子討論,在這些情景下,如何平心靜氣,以較好的方式來表達。或者用一些公仔進行角色扮演,讓孩子代入角色,思考在該環境下如何應對。
即使兩、三歲的孩子,也可能出現表達本身不同意家長見解的情况。但無論大人或小孩,都希望別人聆聽自己的心聲,家長應明白孩子可能只想有人聽他說話,所以要多聆聽,從中引領孩子學習管理情緒,以正面的方式表達,這是最重要的。若情况持續惡化,可考慮請專業人士,如教師及社工等協助。
資料提供﹕香港家庭福利會順利綜合家庭服務中心 註冊社工高民惠
答﹕家長把兒子愛頂嘴的行為視作有主見,能從這角度看,是相當正面的。對於孩子愛頂嘴,家長可以從不同方面去思考和處理﹕
首先,孩子頂嘴時所表現的態度,是否很令人反感?若是的話,家長不妨想想本身的態度怎樣?會否一定要孩子就範,無商量餘地?有時候,小朋友無意頂嘴,純粹想表達意見,若家長一開始已定性為頂嘴,這種預設每每驅使雙方處於對立位置,損害親子關係。
沉住氣 正面引導
其次,作為家長,指導小孩子做事,原意為他好,反遭駁斥,自然很生氣。然而,家長在那一刻需管理好情緒,例如對孩子說﹕「我現在很生氣,暫時不和你講,等一陣子才談。」然後離開現場,飲杯水,冷靜下來,才和孩子繼續談。
還有,身教亦是重要的,家長需以正面的方法,表達想要講的事情。家長若沉得住氣,不妨讓孩子把想說的全訴說出來,即使態度不好,仍先讓他說清楚,從中了解他的想法。事實上,有時孩子因為急於表達,才表現出較差的態度。之後家長可以整合他想要表達的內容,然後引導他,學習以正面的方式表達。當孩子看到父母即使很生氣,仍然以正面的方式表達,久而久之,便會學懂怎樣以合宜的方式表達自己,頂嘴和拗頸的情况自然會減少。
看書角色扮演助溝通
若家長思考過本身的態度,並作出調整,孩子的態度依然如故,可嘗試和孩子閱讀關於人際溝通的書本,例如﹕子女與家長辯駁的情景,家長可以和孩子討論,在這些情景下,如何平心靜氣,以較好的方式來表達。或者用一些公仔進行角色扮演,讓孩子代入角色,思考在該環境下如何應對。
即使兩、三歲的孩子,也可能出現表達本身不同意家長見解的情况。但無論大人或小孩,都希望別人聆聽自己的心聲,家長應明白孩子可能只想有人聽他說話,所以要多聆聽,從中引領孩子學習管理情緒,以正面的方式表達,這是最重要的。若情况持續惡化,可考慮請專業人士,如教師及社工等協助。
資料提供﹕香港家庭福利會順利綜合家庭服務中心 註冊社工高民惠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