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這幾年,地瓜成了養生的食物。簡單又健康的食物,媽媽當然不想讓孩子錯過。偶爾煮飯的時候,切點地瓜一起煮;或是洗乾淨,連着皮一起用電鍋蒸熟,然後讓孩子連皮一起吃。他們一邊吃我還會一邊說「皮最營養了」,好像我得趕在孩子說皮不好吃之前,將他們可能的反抗氣勢壓過去。
但是,不知怎麼了,這種上一代人根本不屑吃的食物,卻貴得這麼離譜。還是只要標上日本進口,六個小地瓜,竟然要價三十二元港幣。這麼貴的地瓜,品質應該很好,單單蒸熟、單單這樣白着吃,就是最美味的吃法。我幾乎不勉強孩子吃什麼東西,從他們小時候就是這樣,但青菜是唯一的例外。健康的地瓜可否進到我寶貝孩子的肚子裏,得看老天的造化。
姊姊把地瓜當水果
有點挑食的姊姊,走出房間,看到了桌上的地瓜,馬上問我可不可以吃一個。可以,媽媽求之不得呢。「嗯,蠻好吃的。」在我旁邊坐下的姊姊,卻問了這種沒水準的問題﹕「媽媽,這個裏面,有沒有籽,或是骨頭?」
「你沒看過豬走路,也該吃過豬肉吧。」我瞪着姊姊的眼睛,說﹕「這是地瓜,裏面怎麼會有籽和骨頭呢?」
「哦,你說地瓜我就知道了。我還以為這是什麼水果呢。」
******
「弟弟,你知道賣這本雜誌,」我指着手上的《明報周刊》(如果要將氣質和好看兼顧,兩岸三地,我給它第一名)問﹕「你知道賣這本雜誌,老闆怎麼賺錢嗎?你買它的錢,只是其中一部分。」「老闆還有什麼錢可以賺?」弟弟要我提示再提示,以他的人生資歷,是想不到答案的。
弟弟:銀行存錢入小格子
今天晚飯,我和弟弟不知聊着什麼,他竟然以為銀行是這樣運作的﹕我們拿錢到銀行去存,銀行的後面會有很多的小格子,然後銀行就將我們的錢放入屬於我們的小格子裏。然後,等我們要用錢的時候,他們就會到我們的小格子裏去將我們的錢拿出來給我們。怎麼記帳呢?就是拿一個小簿子記錄進出啊。
「那媽媽到ATM去領錢呢?你該不會以為後面有個人幫我算吧。」這個,我當然知道啦,他得幫他十一歲的年紀辯解﹕「當然是機器先給你,然後我也以為他們會再到你的小格子裏去扣掉。」
我笑得好燦爛。「你不要笑我啦。」弟弟說。媽媽不是取笑你,媽媽是覺得你的想法太可愛了。天真,在人生裏存在的時間不長,不管天真的尾巴有多長,我都想幫忙孩子抓着。
作者簡介﹕旅港台灣親子博客紅人,著作銷量合共達四十萬,育有兩名兒女
www.wretch.cc/blog/wangpeiting
汪培珽
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