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陳一新﹕台灣無法繞過中國走入世界長青網文章

2014年05月13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4年05月13日 06:35
2014年05月13日 06:35
新聞類別
中國
詳情#
【明報專訊】台灣太陽花學運與反核四運動引起世人注意,儘管給大家第一印象是學生與民眾好像什麼都反,從未提出替代方案與配套措施,並觸犯司法紅線,但仍值得台灣各界、大陸、周邊國家及美國加以研究並提出因應對策。


似是而非口號掀千層浪

說這些群眾運動什麼都反,的確是一個不爭的事實,從過去6年前的反海協會主席陳雲林事件、5年前的反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ECFA)、4年前的反美牛事件、1年前的洪仲丘事件而引發的反軍法審判事件、士林文林苑事件、反南鐵事件,到最近的反服貿黑箱作業、反核四運動而達到最高潮。


在正常民主國家,任何學運團體、社運團體、公民組合都可對公共政策提出不同看法,但社會大眾也會相對要求他們提出替代方案與配套措施。唯獨在台灣,任何學運團體、社運團體、公民組合似乎不需提出完整見解,只要提出似是而非的口號,就可得到少數學生團體或社運團體支持,形成風起雲湧的社會與政治風暴。


政府溝而不通未受擁護

太陽花學運與反核四運動可以掀起千層浪,當然是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首先,政府在對學運團體、社運團體、公民組合,宣揚服貿方面,如前內政部長李鴻源所言,是所託非人,虛應故事,以致「溝而不通」。


其次,政府認為地方首長與立法委員未能善盡保密之責,不願視同黨的地方首長與立委為政治盟友,並長期視立法院為立法局,視同黨立委為「舉手部隊」,以致在反美牛事件與反服貿事件中,同黨的地方首長與立委不但未替政府政策辯護,反而大扯政府後腿。


第三,國民黨政府極少力挺從政黨員,令地方首長與立委凡事明哲保身為主,不願挺身勤王。


第四,國民黨政府提出的一些政策,諸如房屋政策前後不一 (先提振興房市政策,又推打房政策),以及以改革為名推出的油電雙漲政策,導致百價上漲、證所稅等,不是讓人民無所適從,就是莫名其妙,人民也看不到改革實效,自然民怨愈積愈深。這些政策不僅讓馬英九總統民意支持率居低不上,也讓許多民眾不願挺馬,甚至憤而參加或同情太陽花學運與反核四運動。


第五,前內政部張李鴻源就指出,國民黨在制定決策過程中,不僅瞻前顧後,該驅離學運時卻拖泥帶水,不加以驅離,以致坐失良機,正所謂「當斷不斷,必受其害」,再加上馬王心結,終於讓立法院長王金平割稻尾,整碗捧去。


蔡英文最可能領公民組合

未來,太陽花學運與反核四運動之後,台灣政治何去何從?首先,學生運動因民進黨勢力介入早變質,惟因太陽花學運為首者皆為未來民進黨主席蔡英文愛將;因此,儘管不少人認為,蔡英文未必能駕馭公民組合,甚至相信公民組合一旦成立政團,不無可能成為民進黨對手;但蔡英文仍是最有可能領導公民組合的政黨領袖。


其次,激情之後,國民黨與民進黨負責黨務與選務工作者都別無選擇,必須透過手機、臉書、推特、微信、微博與學生和民眾溝通,動員群眾。既然國民兩黨與各自的公民組合已是勢所必行,則為了保衛政權或取得政權,雙方將八仙過海,各顯神通。高資訊科技將以史無前例的強勢姿態首次進入台灣選戰,成為雙方動員的最重要工具之一,在2014年底的「七合一」選舉中某些特定選區勝負的關鍵因素。


在太陽花學運與反核四運動之後,台灣群眾與學生運動將層出不窮,藍綠兩大陣營將各盡所能,出盡法寶,願賭服輸。在這場藍綠動員大戰中沒有道德制高點的問題,只有溝通與動員能力高下的問題。


第三,未來,基本上已不存在歷史定位與馬習會的問題。不幸的是,藍綠兩大陣營在創造議題與主導議題的能力都已下降,而予公民組合的崛起有可趁之機。問題是,公民組合是否成得了氣候,仍不無疑問。


第四,反服貿之後,大家很快發現台灣無法繞過中國走入世界。如經濟部長張家祝指出,服貿未過已嚴重衝擊台灣對外經貿談判,好幾個雙邊自貿協定談判已暫緩。


得失北京等同斷另一出路

反服貿、反對與大陸簽署任何協定的人士,以及民進黨終將發現,這次運動雖未讓兩岸談判對話機制完全停擺,卻已封殺他們所希望繞過中國走入世界的另一條出路。畢竟,台灣沒有累積足夠的自由貿易協定,又怎有資格參加跨太平洋伙伴協定(TPP)。北京又不是吃素的,服貿未過,顯示台灣想繞過中國走入世界,中國正沒好氣,又怎會讓那些反服貿的得逞?


如今服貿協議觸礁,貨貿協議談判也已停擺,而爭端解決機制協議談判的命運恐怕也好不了多少,如果趨勢是這樣,北京甚至連藉口都不必找,就可將台灣排除在RCEP(區域全面經濟伙伴協定)大門之外。


最後,可以確定的是,儘管太陽花學運與反核四運動都有代表性不足與觸犯法律的問題,但卻因前述各項因素的交相激盪,已為台灣政壇帶來驚天動地的震撼,使台灣主要政黨、大陸、美國都必須起而因應,以試圖影響台灣下一波政治版圖的移動。


作者為淡江大學美洲研究所教授

0
0
0
書籤
留言 (0)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