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環球通脹似「見底」/文:江宗仁長青網文章

2014年05月12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4年05月12日 06:35
2014年05月12日 06:35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歐洲央行行長德拉吉表明,將於6月大幅擴大貨幣寬鬆程度,歐洲央行管理委員會亦已一致承諾使用非傳統和傳統工具,雙管齊下來有效處理低通膨過長時間的風險。其觀點較市場預期的鴿派得多,歐元兌美元急挫,歐股升,標普500指數周四亦嘗試攻頂,但未能成功並倒跌收市。除了歐美面對低通脹,中國4月份CPI亦降至1.8%創18個月新低,樓市又不景氣,全面降準漸成主流看法。筆者認為重點是原因而非降準與否,而根據最新出口數據,環球通脹的低點或已出現。


歐元區撇除食品及酒精飲品的通脹僅0.5%,歐元兌美元上周又逼近1.4,德拉吉終於按捺不住再出「口術」,表明6月會出手,具體內容暫時欠奉。美國通脹亦持續低於2%的目標水平,去年10月更曾低見1%,3月份回升至1.5%;中國工業品出廠價格指數(PPI)連續26個月下跌,消費物價指數(CPI)亦降至1.8%,通縮感覺驟增。若看核心數字,美國扣除食品及能源的核心通脹為1.7%,中國則由3月份的1.5%升至1.6%,實際需求則未見明顯轉弱。


中國4月份對美國、歐盟和東南亞出口,分別升12%、15.1%和3.8%,就算部分歸因於人民幣貶值,但整體來說,歐美的需求正在明顯好轉,特別是普羅大眾的收入和消費力很可能開始復蘇,這點很值得留意。


美復蘇正由富人擴至大眾

金融海嘯後,美國經濟在量寬(QE)推動下逐漸復蘇,但絕大部分美國民眾卻感受不到。事實上,2012年美國住戶入息中位數為51,017美元,自2008年起已5連跌,中產及普羅大眾根本分享不到QE的成果,據統計,最富有的10%和1%的美國人,分別取得經濟增長成果的149%和81%,當中最富有的千分之一人口(年收入至少達到797萬美元),更取得了39%。


美國入息中位數5連跌曾於2000年至2004年出現,但持續超低息谷起樓價、加按消費的模式支持下,2005年終於回復正數,百業即時轉趨興旺,CPI亦快速上升,2004年3月才1.7%,到05年9月已高見4.7%。筆者手頭上並沒有最新的入息數字,但從出口、失業率、新增職位等數字來看,復蘇正由富裕階層擴散至一般民眾,當臨界點到來,貨幣政策的傳導效應就會變得迅速。


內地人工上升 通縮可能性低

耶倫堅稱失業人數仍多,要持續超寬鬆,一來這是目前的事實,二來復蘇靠富人,富人能受惠主要靠炒股、炒樓和炒債,當局自然要力保,直至股市泡沫膨脹至威脅美國經濟和金融體系穩定為止。否則連他們亦減少消費,更無辦法刺激經濟。若美國通脹正觸底回升,歐元匯價就會轉弱,通縮威脅在第3季季尾將開始消失。


至於內地,通脹回落主要是食品帶動,非食品價格仍保持溫和升幅。另外,內地薪酬仍保持快速增長,今年多地最低工資仍錄得雙位數字升幅,企業加幅很難低於此基準,而微觀來看,持續加薪時很少會節衣縮食,故通縮的可能性相當低,除非樓市出現崩潰引發負財富效應,導致人民幣估值過高問題加劇,迫使物價回落來調節,一如金融海嘯後的香港。


經濟結構改革為主 人行難降準

全面降準的看法,起源於中信證券指人行在首季貨幣政策報告中,以「靈活運用公開市場操作、存款準備金率等工具」,取代此前的「合理運用」,而如此更改過往均是降準的先兆。這個說法很有道理。但中央今年一直減多於加,減的有切斷內保外貸的融資套利渠道、放任銀行停放緩批按揭、打貪一浪接一浪,央企國電網亦被整頓、加碼淘汰落後產能等等,加的則僅追加鐵路投資、施壓國開行配合棚戶區、重點投資西部等,都是定向刺激。其間經濟一直向下,中央態度仍相當堅決。因此,一是樓市崩潰引發債務危機,又或者打貪告一段落,掃除所有政治障礙,為經濟結構改革作好準備,否則象徵全面放水的降準,可能性有限。


[江宗仁 還看今朝]

0
0
0
書籤
留言 (0)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