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華資券商搞程式交易吸客長青網文章

2014年05月12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4年05月12日 06:35
2014年05月12日 06:35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香港股市成交額不復當年勇,千億成交已罕見。華資證券商已經不能夠單從證券買賣經紀業務,賺取收入養活,唯有另闢蹊徑。過往華資證券商較少涉足的程式演算交易(Algo Trade),開始進入大雅之堂,成為爭取更多交易及留客的重要工具。本港證券商包括時富金融(0510)、華富國際(0952)及駿溢等,更不惜工本加入市場。


港交所按券商交易額大小分成A、B、C三組,過去一年,華資行集中的B、C組市佔率稍為上升(圖),但經營成本增加,令它們不得不求變。


最近與時富金融組合資公司的量計投資管理公司Emergent Analytics(下稱EA),其創始人及行政總裁Karl Ruping接受本報專訪時指出,所謂程式演算交易,是指不經直接人為干預而只經電腦落盤交易的模式,透過採集大量市場信息進行自動化資料管理。之後系統便運用歷史性及即時數據,按既有程式快速物色到交易商機,尋求最佳價錢及產生流通量去自動執行買賣,甚至進行風險管理。近年較多人熱論的高頻交易(HFT),則是眾程序演算交易中一種。


高頻交易為其中一類

EA盼今次與時富金融合作,按本地法規去引進程式演算交易,更有效率地執行買賣。Karl不諱言,香港較少人進行程式演算交易。即使近年港交所(0388)投入以十億元計的數據中心及配套,比新加坡猶有不足。若日後內地開放市場,香港市場的流通性更不再具優勢。他考慮到香港市場集中一個交易所交易而非如美國分散處理交易的特點,因此來港時需尋求本地證券商合作,運用雲端技術及資料發掘功能去開發執行交易產品,冀中國將來有機會成為他們的潛在市場。


在Karl眼中,流行多時的HFT在美國不再具競爭力,所賺利錢亦較過往少。個別投資者利用MetaStock等專業軟件編寫程式,亦未能做到與別不同。他亦難言運用程式演算交易後,投資成功的機會率會提升多少,但是肯定懂得運用程式演算交易者,可達較少波幅兼較佳回報,加上資料寄存在不同雲端,更達保安效果。


時富華富相繼採用

有見香港股票交投通常集中開市及尾段,成交額亦比美國少,Karl指出,投資者需否借助HFT配合孖展取得更佳回報,宜和相熟經紀洽商去釐定最佳策略。至於今年初港交所行政總裁李小加提出,探討推出「斷路器」機制,Karl認為,以他認識的成功投資者,往往常監察四周環境兼表現得較保守,甚至自設較闊或較窄價差「斷路器」防範風險,非被動地等交易所的「斷路器」幫助止蝕。


正當時富推進程式演算交易之前,本地證券商華富國際及駿溢金融,亦相繼開展程式演算交易業務。相對上駿溢表現得較為低調。華富則將不同的程式放置在一個平台供選購,甚至可進行程式回測及核證,變得更商業化。


明報記者 陳偉燊

0
0
0
書籤
留言 (0)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