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大腸癌已超越肺癌成癌症頭號殺手,政府預留4.22億元推行大腸癌篩查先導計劃,即為無明顯病徵的指定高風險歲數人士做檢查,並成立工作小組研究方案。據了解,為加快篩查,先導計劃年期有意由原定的5年縮短至3年,並敲定選用免疫化學測試作篩查方法,篩查料不會由醫管局負責,主要由私家醫生接手,需跟進的病人可透過公私營合作計劃照腸鏡,小組今年底會落實方案。
衛署:料2015展開
衛生署發言人回覆,一個跨專業專責小組及數個工作小組已於1月成立,在完成所需的策劃及籌備工作後,先導計劃可望於2015/16財政年度展開。推行先導計劃所得的經驗可提供有用資料,以便考慮應否向更多市民提供篩檢服務。
由衛生防護中心總監梁挺雄統領的大腸癌篩查計劃工作小組上月曾開會,據悉,當局原定用5年推行計劃,合資格對象是無明顯病徵及無大腸癌家庭史的65歲及70歲共兩個年齡組別的市民,但為提早評估計劃成效,小組正考慮縮短計劃年期至3年,篩查對象或會擴至3個年齡組別,逾10萬受惠人數不變。
受惠年齡組別2變3
至於大便隱血測試方面,小組初步敲定選用成本較便宜的免疫化學測試(見另稿)。由於公立醫院工作量大,篩查預料不會由醫管局普通科門診及政府診所進行,而是由私家醫生負責,但收集糞便樣本後可存放於母嬰健康院或普通科門診,再由政府化驗所化驗。
小組成員之一、西醫工會會長楊超發說,小組正考慮縮短計劃年期至3年,但未有定案。市民驗大便隱血篩查屬免費,小組正討論參與計劃的私家醫生收費模式,政府可分兩次資助,即醫生為合資格市民診症及安排化驗,以及分析化驗報告。
若病人在大便隱血測試驗出有陽性反應,則可轉介至公立醫院或私家外科及腸胃科醫生照腸鏡,但需在高規格的醫院或醫療中心進行,而不能在普通診所,定價未有定案。
西醫會﹕現收費約300元
楊超發稱,參考以往公私營合作經驗,若政府補貼太少,或未必能吸引私家醫生參加,目前私家醫生每次大便隱血測試收費平均約300元,建議政府以此水平為市民支付費用。
明報記者 梁杏怡
新聞類別
健康
詳情#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