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方志恒﹕普選必須建立港人認同的政府長青網文章

2014年05月09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4年05月09日 06:35
2014年05月09日 06:35
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專訊】1807年,美國總統傑弗遜(Thomas Jefferson),寫信給俄亥俄州首任州長帝芬(Edward Tiffin),讚揚帝芬卓越的施政表現。傑弗遜在寫給帝芬的信中,留下了這一句名言:


「只有當民眾都普遍認同,他們是政府的一分子時,政府才能夠強政勵治。」(Government to be the strongest of which every man feels himself a part.)


首階段政改諮詢正式結束,特區政府收到逾13萬份意見書,而不同團體先後拋出幾十種方案,更加令人看得眼花撩亂。


政改討論看似一陣目眩的迷障,但撥開層層的政治迷障後,其實我們只需要問一個簡單問題:實現普選到底是為了什麼?

重建整個政制的社會認受性

回歸以來,政黨政治興起、公民社會起動、社會民情升溫,一個由「小圈子」選舉產生的政府,根本無法建立足夠的社會認受性,去駕馭一個複雜多元的管治局面——因此無論特首是姓董、姓曾、姓梁、姓什麼也好,都無法擺脫官民互不信任、政府民間嚴重對立的管治困局。


因此,2017年落實特首普選,理應是讓特區政府爭取港人認同、重建政制認受性的最佳契機——事實上,2007年全國人大之所以制定2017普選時間表,相信背後也有透過解決普選問題,希望特區政府可以擺脫管治困局的考慮。


由此路進,無論政改方案多得如何叫人眼花撩亂,無論社會各界的立場如何南轅北轍,無論相關法律爭議如何艱澀複雜,香港巿民都必須緊記着一點,就是普選的最根本目的,就是要爭取建立一個港人認同的政府;而衡量任何政改方案的最根本準則,就是方案必須能夠重建整個政制的社會認受性。


強推假普選政局將全面激化

正因如此,我們必須堅決反對任何形式的篩選,即反對任何對公民投票權及參選權施加的不合理限制。因為任何形式的篩選,包括建制派政黨提倡的「全票制」或要求得到過半數「提名委員會」委員支持才能出閘參選等規定,都必然會令整場選舉變成沒有任何認受性的假普選,完全違背了實行特首普選的基本前提——試問一個拒絕讓不同政見人士參選的制度,又如何令港人相信在選舉中會有真正選擇?試問一個透過假普選上台的特首,又如何爭取港人認同重建政府認受性?試問一個層層篩選重重設限的選舉制度即使僥倖通過了,又如何能夠改變回歸以來的管治困局?


中央政府及特區政府必須認清楚,假普選不但無法解決香港當前困局,反而會令政局全面惡化。


現時泛民主派內雖然方案眾多,從直接公民提名、公民推薦到「提名委員會」民主化都有,但這些不同方案背後的共同理念,是堅決反對任何形式的篩選,以爭取讓不同政見人士參選,建立一個港人認同的普選制度。


假如中央政府及特區政府一意孤行,強推違反民主重重設限的假普選,政改必然會拉倒,香港亦將會被推向暴亂邊緣。


網誌:http://www.facebook.com/synergynet.hk

作者是新力量網絡副主席、香港教育學院亞洲及政策研究學系助理教授

■稿例

1.論壇版為公開園地,歡迎投稿。論壇版文章以900字為限,讀者來函請以500字為限。電郵forum@mingpao.com,傳真﹕2898 3783。


2.本報編輯基於篇幅所限,保留文章刪節權,惟以力求保持文章主要論點及立場為原則﹔如不欲文章被刪節,請註明。


3.來稿請附上作者真實姓名及聯絡方法(可用筆名發表),請勿一稿兩投﹔若不適用,恕不另行通知,除附回郵資者外,本報將不予退稿。


4. 投稿者注意:當文章被刊登後,本報即擁有該文章的本地獨家中文出版權,本報權利並包括轉載被刊登的投稿文章於本地及海外媒體(包括電子媒體,如互聯網站等)。此外,本報有權將該文章的複印許可使用權授予有關的複印授權公司及組織。本報上述權利絕不影響投稿者的版權及其權利利益。


0
0
0
書籤
留言 (0)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