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食物及衛生局常任秘書長(衛生)袁銘輝昨在醫管局研討大會上表示,未來人口老化,若依照現時的醫療模式發展服務,預計到2041/42年公共醫療開支會增加至5636億元,佔GDP7.9%,是現時醫療開支的10倍。袁認為應考慮其他醫療融資,及早應變。立法會議員郭家麒醫生批評政府以數據「靠嚇」,無非想「屈人」買自願醫保。他認為政府興建高鐵若不大額超支、政府若理財有道,便毋須壓縮醫療開支。
按開支推算多個假設方案
袁銘輝說2013/14年度,本港公共醫療開支524億元,佔GDP2.4%,顯示政府有投放資源改善公共醫療服務,但醫管局的專科輪候時間仍然愈排愈長。未來人口老化加劇,至2041年,年齡超過65歲的人口估計有256萬,較現時多出逾倍,人口老化勢必大幅增加公共醫療開支。
袁引用今年3月發表的長遠財政計劃工作小組報告,估算未來公共醫療開支,當中計入包括醫管局、衛生署的開支,以及通貨膨脹、長者醫療券等支出。工作小組報告提出幾個假設方案,包括2041年若不加強醫療服務,估計開支2000多億元;若只有1%至2%服務效益改善,開支要3000多億至4000多億元;若依照現時的醫療模式繼續不斷發展服務,最多增至5000多億元,即現時的10倍(見表)。
袁銘輝認為應為醫療融資作準備,其中一個方案改善醫療保險,令購買醫保的人可以切實使用。現時實報實銷的醫療保險約覆蓋200萬人,但有一半人患病時卻使用公立醫院,反映市場上的醫保有問題,政府提出的自願醫保在今年中會推出公眾諮詢,市民應考慮政府提出的方案,融資若有出路,本港醫療服亦得以持續發展。
醫局估開支增至3.8倍
醫管局行政總裁梁栢賢在醫管局研討大會致辭時則有另一版本估算,他預計到2041/42年度,醫管局涉及經常財政開支達1690億元,是目前的3.8倍,額外需要6200名醫生,以及1.8萬張病牀,2.4萬名護士及7700名專職醫療人員。
郭家麒認為梁栢賢的估計比較接近實際,他說,公營醫療是安全網,長者和病人經濟能力較差,政府不能減少公共醫療資源。他指出,政府限制公共開支不能超過GDP百分之二十,認為政府是以靠嚇方式,「屈人」買醫療保險。
浸會大學財務及決策系副教授麥萃才也認為,政府的數據並不是真實,因為開支未升到到幾千億元之時,政府必須作改革,但他認為政府現時應就人才培訓,醫療融資,增加各項醫療設施為未來作規劃及準備。
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