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中國
詳情#
【明報專訊】4月30日晚7時許,中國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首府烏魯木齊市,發生「嚴重暴力恐怖事件」。內地警方通報:暴徒在烏魯木齊火車南站出站口接人處持刀斬殺群眾,同時引爆爆炸裝置,造成3人死亡、79人受傷,其中4人重傷。
烏市斬人爆炸案 時機敏感
自2009年烏魯木齊「7•5」事件以來,尤其是2012年以來,新疆「暴恐」事件頻發、高發,這次事件,與包括3月1日的昆明火車站斬人案等類似事件相比,本身並無更多特殊之處。但事件發生之時,恰逢習近平在新疆考察的結束之際,輿論多認為,這是對其的「直接挑釁」——儘管作案動機尚未公布;有新疆警界人士亦私下認為,不排除「內鬼」參與策劃的可能,並稱在過往事件中,不乏類似案例。
暫拋上述案件不論,習此番訪疆前,有國家安全委員會正式成立、中央政治局於4月25日首次集體學習「國家安全」、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談會(第一次是2010年5月)即將召開以及浙江書記夏寶龍將入疆取代張春賢傳聞不斷等諸多背景,因而留下很多頗堪玩味之處。
習高規格訪疆 表重視肯定
習近平主政浙江之時,即曾帶團考察新疆,以「探討浙江與新疆經濟合作與交流,以及對口支援和田地區」的工作。2009年6月,也即「7•5」事件發生前夕,習近平也曾以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家副主席身分,考察新疆各地5天。
今次訪疆,習近平已是中共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其赴疆隨員中包括全國政協主席兼中央新疆工作協調小組組長俞正聲,及中央政策研究室主任王滬寧、中央軍委副主席范長龍、中辦主任栗戰書及國家民委主任王正偉等人,規格堪稱「最高」。4天之內,考察地點包括南疆喀什、首府烏魯木齊及新疆生產建設兵團五家渠市。
多名新疆當地官員對筆者透露,習本次考察,是對新疆工作的重視及肯定,表明新疆的穩定、發展及反恐工作關乎中國全局,非新疆一地之事;同時,也可視為對張春賢本人的支持。
早在今年3月底4月初,夏寶龍將入疆取代張春賢之說已在小範圍流傳。之後,路透社更作出報道。在新疆官場,引發廣泛議論和不少波瀾。
彼時,有政界要員對筆者表示,新疆情勢格外複雜艱辛,需在人事層面及政策層面保持「一貫性」和「穩定性」;加之自2010年5月主政新疆以來,張春賢在當地的幹部民眾中整體評價較高,中央應該不會輕易動張。
該人士亦稱,俞正聲今年3月下旬考察新疆時,對新疆在當時啟動為期3年的20萬幹部下基層「訪民情、惠民生、聚民心」之舉,也頗為肯定。
張表面懷柔 實果斷狠辣
筆者認為,此番習近平新疆之行,提出的「緊緊圍繞改善民生、爭取人心」、「紮實做好農業農村農民工作」等治疆策略,也與「20萬幹部下基層」的舉措,思路一致。
至於張春賢本人,外界用「柔性治疆」做評價,是極大誤解,或至少可稱「非常片面」。張與新疆各族普通民眾的交往,以及面對傳媒的姿態、身段,可稱「柔性」;而觀之2010年履職新疆以來,其歷次處置「暴恐」事件,手段不可謂不果斷堅決,乃至狠辣,未脫其曾有5年軍旅生涯之本色。
反恐需耐性 隨便易帥不智
毋庸諱言,近年由新疆波及內地其他城市的「暴恐」事件,不能全以「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為托詞,其中具體的反恐戰術、策略,以及民族、宗教政策,確有很多值得檢討、改進之處。但就整體而言,治疆戰略及思路,包括人選,確要保持穩定及連貫。至於更多成效,則須更多信心與耐心,待穩步推進、徐圖發展。所謂「畢其功於一役」,或「換帥如換刀」之念,大謬。
作者簡介﹕內地資深傳媒人
烏市斬人爆炸案 時機敏感
自2009年烏魯木齊「7•5」事件以來,尤其是2012年以來,新疆「暴恐」事件頻發、高發,這次事件,與包括3月1日的昆明火車站斬人案等類似事件相比,本身並無更多特殊之處。但事件發生之時,恰逢習近平在新疆考察的結束之際,輿論多認為,這是對其的「直接挑釁」——儘管作案動機尚未公布;有新疆警界人士亦私下認為,不排除「內鬼」參與策劃的可能,並稱在過往事件中,不乏類似案例。
暫拋上述案件不論,習此番訪疆前,有國家安全委員會正式成立、中央政治局於4月25日首次集體學習「國家安全」、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談會(第一次是2010年5月)即將召開以及浙江書記夏寶龍將入疆取代張春賢傳聞不斷等諸多背景,因而留下很多頗堪玩味之處。
習高規格訪疆 表重視肯定
習近平主政浙江之時,即曾帶團考察新疆,以「探討浙江與新疆經濟合作與交流,以及對口支援和田地區」的工作。2009年6月,也即「7•5」事件發生前夕,習近平也曾以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家副主席身分,考察新疆各地5天。
今次訪疆,習近平已是中共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其赴疆隨員中包括全國政協主席兼中央新疆工作協調小組組長俞正聲,及中央政策研究室主任王滬寧、中央軍委副主席范長龍、中辦主任栗戰書及國家民委主任王正偉等人,規格堪稱「最高」。4天之內,考察地點包括南疆喀什、首府烏魯木齊及新疆生產建設兵團五家渠市。
多名新疆當地官員對筆者透露,習本次考察,是對新疆工作的重視及肯定,表明新疆的穩定、發展及反恐工作關乎中國全局,非新疆一地之事;同時,也可視為對張春賢本人的支持。
早在今年3月底4月初,夏寶龍將入疆取代張春賢之說已在小範圍流傳。之後,路透社更作出報道。在新疆官場,引發廣泛議論和不少波瀾。
彼時,有政界要員對筆者表示,新疆情勢格外複雜艱辛,需在人事層面及政策層面保持「一貫性」和「穩定性」;加之自2010年5月主政新疆以來,張春賢在當地的幹部民眾中整體評價較高,中央應該不會輕易動張。
該人士亦稱,俞正聲今年3月下旬考察新疆時,對新疆在當時啟動為期3年的20萬幹部下基層「訪民情、惠民生、聚民心」之舉,也頗為肯定。
張表面懷柔 實果斷狠辣
筆者認為,此番習近平新疆之行,提出的「緊緊圍繞改善民生、爭取人心」、「紮實做好農業農村農民工作」等治疆策略,也與「20萬幹部下基層」的舉措,思路一致。
至於張春賢本人,外界用「柔性治疆」做評價,是極大誤解,或至少可稱「非常片面」。張與新疆各族普通民眾的交往,以及面對傳媒的姿態、身段,可稱「柔性」;而觀之2010年履職新疆以來,其歷次處置「暴恐」事件,手段不可謂不果斷堅決,乃至狠辣,未脫其曾有5年軍旅生涯之本色。
反恐需耐性 隨便易帥不智
毋庸諱言,近年由新疆波及內地其他城市的「暴恐」事件,不能全以「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為托詞,其中具體的反恐戰術、策略,以及民族、宗教政策,確有很多值得檢討、改進之處。但就整體而言,治疆戰略及思路,包括人選,確要保持穩定及連貫。至於更多成效,則須更多信心與耐心,待穩步推進、徐圖發展。所謂「畢其功於一役」,或「換帥如換刀」之念,大謬。
作者簡介﹕內地資深傳媒人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