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明報專訊】目前已知可傳人的禽流感病毒品種多達10種,其中4種均是自去年陸續在內地及台灣發現。醫學界專家自爆發H7N9後急研疫苗應付,其間卻再爆出新品種病毒,除了四川近日發現的H5N6外,兩岸尚有H6N1、H10N8及H7N9等病毒感染人。有微生物專家指出,研製多品種疫苗將成醫學界新方向。
專家:H5及H7最毒
甲型禽流感的H組病毒有16種、N組病毒至少9種,在禽鳥中已知的病毒至少有逾百種,至於已知可傳人的病毒則有10種。港大公共衛生學院副教授潘烈文表示,從現時的家禽感染及人類病例可見,H5及H7兩組病毒屬高致病性,屬「最毒」的禽流感。
目前H7N9病例多集中在內地沿海及南中國地區,潘烈文認為,南方禽鳥貿易較密集,H7N9是去年發現的新染人品種,預料日後有可能廣泛蔓延至其他省,如H5N1多年來已擴至西藏及內蒙等地。
多品種疫苗成研究新方向
潘烈文稱,禽流感病毒已發展至多個新品種,顯示威脅一直存在,目前研製疫苗仍是其中一個最有效的防禦方法。他同意單一疫苗未必能阻止多個病毒蔓延,因此醫學界未來將研究可同時針對多品種病毒的疫苗,以及發展更多可抗病毒的藥物,但仍要獲政府支持。至於港大與美國合作研製可同時對付H5N1、H7N9、H10N8及H6N1及甲型流感的「超級疫苗」,早前已通過小鼠實驗。
內地去年3月發現全球首宗H7N9人類病例,至今累積逾430宗個案,6月台灣發現首宗H6N1人類感染,12月時內地又出現首宗H10N8人類感染,至昨日再有報道揭出四川有H5N6,即兩岸已齊集4個「全球首例」。港大感染及傳染病中心總監何栢良認為,內地對家禽需求大,人口又密集,風險或因此較其他地方高。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