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專訊】公平點說,運輸及房屋局長張炳良,已經是芸芸問責局長中最「四正」的一位。他是大學教授,專長公共行政,做過政務官,曾擔當過主要政黨的領袖,也做過立法會議員。從這張亮麗的履歷來看,張炳良出任問責局長,理應游刃有餘,沒有什麼難度。
一個好的制度,壞人可以受到制約,壞極有個譜。但無論你的能力如何高超,表現如何出眾,在一個壞的制度下,也無從發揮,只能跟這個壞制度一起陪葬。
從迄今為止已揭發的事實來看,高鐵工程延誤和嚴重超支的重大醜聞,張炳良個人負有重大政治責任,不是一句「疑中留情」,就可推搪過去。
事情其實不是很複雜。早在去年,港鐵和政府同時知悉高鐵工程有所延誤,不能在預期的2015年通車。本來,高鐵這類高難度工程,延誤並不是罕有稀奇的事,無論是賴天、賴地、賴人,任君選擇,只要理據充足,都可以說得過去,向公眾如實交代就可以了。
本來,張炳良正打算這樣做,根據政府的說法,張局長接獲港鐵行政總裁韋達誠的電話,表示不同意政府向立法會報告通車延遲的事實,並信誓旦旦,表示所有工程仍有可能如期完成,高鐵可在2015年底投入服務。港鐵其中一個最有力的理由是:「維持2015年完工目標至為重要,否則無法向承建商施壓要求趕工……」儘管港鐵政府對施工進度仍有不同意見,副局長邱誠武去年11月向立法會報告所用的字眼,最終變成如此這般:根據港鐵最新評估,高鐵主體工程可在2015年完成,之後要用6至9個月測試。
邱副局長雖然沒有公開說謊,但這是典型的「語言偽術」,什麼是「主體工程」?「測試」與「通車」有多大距離?在透明度和民智都高到爆燈的香港,不是兩三句包裝過的官話就可打發掉。最關鍵的是,原本打算只是「局部通車」的這個事實,就在這種語言偽術下,瞞天過海。後來傳媒多次報道高鐵工程延誤的消息,當局繼續含糊其辭,就以為可以掩蓋過去。
判斷錯誤的政治缺失 總要有人負責
韋達誠的這通電話,港鐵工程主管「拍心口」保證,就可以令張炳良局長「疑中留情」?天下間有如此兒戲的事嗎?張局長和邱副局長都並非工程出身,工程專業人員的說話也可能難以字字明白,但他們手下的工程專家多的是,港鐵高層的保證可靠嗎?有沒有派小組仔細了解工程進度,才將港鐵向公眾「隱瞞」的建議照單全收?從時序和已披露的事實看,官員連這個最基本的要求都沒有做到。
高鐵工程延誤與嚴重超支,仍然在位的港鐵行政總裁韋達誠,已經跳船的工程總監周大滄,固然有不可推卸的行政責任,但判斷錯誤的政治缺失,總要有人負責。張局長專長公共行政,邱副局長在傳媒打滾近30年,對什麼是「期望管理」當然了然於胸,對「政治就是觀感」,也必定透徹了解。但兩位政治問責官員,要犯的政治錯誤全都犯了。
李焯芬被委任做調查委員會主席,不到兩小時就因利益衝突閃電辭職,張炳良一句「蝦碌」,雖語焉不詳,但勝過千言萬語,盡在不言中。一葉知秋,我們對這個政府還應「疑中留情」嗎?
■稿例
1.論壇版為公開園地,歡迎投稿。論壇版文章以900字為限,讀者來函請以500字為限。電郵forum@mingpao.com,傳真﹕2898 3783。
2.本報編輯基於篇幅所限,保留文章刪節權,惟以力求保持文章主要論點及立場為原則﹔如不欲文章被刪節,請註明。
3.來稿請附上作者真實姓名及聯絡方法(可用筆名發表),請勿一稿兩投﹔若不適用,恕不另行通知,除附回郵資者外,本報將不予退稿。
4. 投稿者注意:當文章被刊登後,本報即擁有該文章的本地獨家中文出版權,本報權利並包括轉載被刊登的投稿文章於本地及海外媒體(包括電子媒體,如互聯網站等)。此外,本報有權將該文章的複印許可使用權授予有關的複印授權公司及組織。本報上述權利絕不影響投稿者的版權及其權利利益。
一個好的制度,壞人可以受到制約,壞極有個譜。但無論你的能力如何高超,表現如何出眾,在一個壞的制度下,也無從發揮,只能跟這個壞制度一起陪葬。
從迄今為止已揭發的事實來看,高鐵工程延誤和嚴重超支的重大醜聞,張炳良個人負有重大政治責任,不是一句「疑中留情」,就可推搪過去。
事情其實不是很複雜。早在去年,港鐵和政府同時知悉高鐵工程有所延誤,不能在預期的2015年通車。本來,高鐵這類高難度工程,延誤並不是罕有稀奇的事,無論是賴天、賴地、賴人,任君選擇,只要理據充足,都可以說得過去,向公眾如實交代就可以了。
本來,張炳良正打算這樣做,根據政府的說法,張局長接獲港鐵行政總裁韋達誠的電話,表示不同意政府向立法會報告通車延遲的事實,並信誓旦旦,表示所有工程仍有可能如期完成,高鐵可在2015年底投入服務。港鐵其中一個最有力的理由是:「維持2015年完工目標至為重要,否則無法向承建商施壓要求趕工……」儘管港鐵政府對施工進度仍有不同意見,副局長邱誠武去年11月向立法會報告所用的字眼,最終變成如此這般:根據港鐵最新評估,高鐵主體工程可在2015年完成,之後要用6至9個月測試。
邱副局長雖然沒有公開說謊,但這是典型的「語言偽術」,什麼是「主體工程」?「測試」與「通車」有多大距離?在透明度和民智都高到爆燈的香港,不是兩三句包裝過的官話就可打發掉。最關鍵的是,原本打算只是「局部通車」的這個事實,就在這種語言偽術下,瞞天過海。後來傳媒多次報道高鐵工程延誤的消息,當局繼續含糊其辭,就以為可以掩蓋過去。
判斷錯誤的政治缺失 總要有人負責
韋達誠的這通電話,港鐵工程主管「拍心口」保證,就可以令張炳良局長「疑中留情」?天下間有如此兒戲的事嗎?張局長和邱副局長都並非工程出身,工程專業人員的說話也可能難以字字明白,但他們手下的工程專家多的是,港鐵高層的保證可靠嗎?有沒有派小組仔細了解工程進度,才將港鐵向公眾「隱瞞」的建議照單全收?從時序和已披露的事實看,官員連這個最基本的要求都沒有做到。
高鐵工程延誤與嚴重超支,仍然在位的港鐵行政總裁韋達誠,已經跳船的工程總監周大滄,固然有不可推卸的行政責任,但判斷錯誤的政治缺失,總要有人負責。張局長專長公共行政,邱副局長在傳媒打滾近30年,對什麼是「期望管理」當然了然於胸,對「政治就是觀感」,也必定透徹了解。但兩位政治問責官員,要犯的政治錯誤全都犯了。
李焯芬被委任做調查委員會主席,不到兩小時就因利益衝突閃電辭職,張炳良一句「蝦碌」,雖語焉不詳,但勝過千言萬語,盡在不言中。一葉知秋,我們對這個政府還應「疑中留情」嗎?
■稿例
1.論壇版為公開園地,歡迎投稿。論壇版文章以900字為限,讀者來函請以500字為限。電郵forum@mingpao.com,傳真﹕2898 3783。
2.本報編輯基於篇幅所限,保留文章刪節權,惟以力求保持文章主要論點及立場為原則﹔如不欲文章被刪節,請註明。
3.來稿請附上作者真實姓名及聯絡方法(可用筆名發表),請勿一稿兩投﹔若不適用,恕不另行通知,除附回郵資者外,本報將不予退稿。
4. 投稿者注意:當文章被刊登後,本報即擁有該文章的本地獨家中文出版權,本報權利並包括轉載被刊登的投稿文章於本地及海外媒體(包括電子媒體,如互聯網站等)。此外,本報有權將該文章的複印許可使用權授予有關的複印授權公司及組織。本報上述權利絕不影響投稿者的版權及其權利利益。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