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傳統規律看市 遇大挑戰長青網文章

2014年05月07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4年05月07日 06:35
2014年05月07日 06:35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從業逾10年的陳李指出,過去研究界慣用的傳統規律已被一一打破,不少分析師目前遇到極大挑戰。他甚至說,到如今都還在用傳統規律來做研究的,「要麼是揣着明白裝糊塗,要麼就是沒有找到很好的新指標。」陳李以一個數據說明資深一輩的分析師、投資者所面對的挑戰。他指2013年A股投資表現最好的10位基金經理,平均從業經驗只有2.7年,而表現最差的基金經理平均從業經驗卻多達7.9年。他指不論對於分析師還是投資者,如何在市場上存活下來的挑戰都愈來愈大。


陳李指出,傳統經濟研究最少遇到幾大難題:流動性與經濟、經濟與市場之間的密切關係被打破,估值規律被打破,以及市場變得嚴重分化。陳李說,傳統研究認為流動性是驅動經濟的重要指標,因此以流動性增長來預測GDP增長是常見的邏輯。由於影子銀行的出現,流動性指標從最早的M2(廣義貨幣供應)演變為目前的社會融資總量。


多個指標開始失效

可是,這個指標從去年開始屢屢失效。那是指在2013年資金情况實際偏緊,資金價格上漲100至150個基點(100基點等於1厘),6月甚至還爆發錢荒,但經濟卻在7、8月反彈。同樣,今年首季銀行間拆息等資金價格明顯出現回落,同時經濟增長卻快速下行。「這是我們遇到的第一個挑戰,不少投資者也認為,流動性與經濟增長的關係已經很薄弱。」


更大的挑戰是,儘管經濟基本面不好,但有些投資者卻能賺到很多錢,而有些投資者則備受績效考核壓力。這顯然離不開市場已經嚴重分化的原因。陳李指出,由於在主板市場上無法獲利,儘管投資者都認為新經濟股存在泡沫,但細價股還是擁有愈來愈大的流動性,因此機構投資者也能廣泛參與。


0
0
0
書籤
留言 (0)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