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高健﹕「滬港通」非「解放軍」長青網文章

2014年05月06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4年05月06日 06:35
2014年05月06日 06:35
新聞類別
中國
詳情#
【明報專訊】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上月10日在博鰲宣布,將建立上海與香港股票市場交易互聯互通機制。隨即,兩地監管機構發布《聯合公告》,對「滬港通」投資標的、投資額度等作了說明。4月29日,上交所和港交所又發布了相關細則。


兩地均猜測股價只高不低

兩地多數相關股票受該消息提振而走高,隨之而來的是坊間各種段子,現摘錄一則:「兩地投資者互相把對方看成解放軍,兩波解放軍擦肩而過,互相罵了句『傻瓜』」。意思是兩地都以為對方投資者會將估值低的股票炒高,從而令「蟹民」獲得「解放」。寥寥幾語,道出投資者微妙心理。


迄今,市場中最一致的觀點是:相關股中,兩地同時上市的股票估值水平將趨近。股票本就該同股同權、同股同價,只因內地金融市場的封閉性和投資者結搆的特殊性,才造成兩地上市股票價格,即便剔除匯率因素,也存在明顯差距。


雖然價格趨同合情合理,但究竟誰向誰靠攏,則應是各股各樣。惟李總理話音剛落,幾乎所有投資者都認為股價最終將向估值較高的方向挺進,着實有趣。


市場機制、參與者特性、人民幣匯率預期,這些未來都將成為重要的影響因素,卻完全被熱情淹沒。簡單而粗暴的唱好背後,是投資者對救市政策的飢渴:內地股市羸弱多年,市場只預期政策何時出台,而非有沒有;香港愈來愈似被寵壞的孩子,總想問中央要特殊待遇。


內地飢渴 香港受寵壞

但很快,大家都失望了,港交所執行總裁李小加坦言:滬港通非A股救市政策。究竟是什麼?


對於股市,官方的確想看得長遠些。畢竟A股積弊已久,從內部着手的小修小補已很難解決問題。自然會有人想到,借他山之「玉」,攻A股頑石。與內地市場相比,香港股市不僅機制相對完善,同時擁有大量成熟的機構投資者,滬港通實施後,也許可對A股有些潛移默化的改善。


藉港經驗 推市場改革

更重要的是,中國正在推動金融市場改革,最老生常談的便是利率市場化和人民幣國際化。其實,利率水平的形成,本質是對無風險資產的定價;人民幣國際化,也不僅僅是幾張紙幣的國際化,而是要將人民幣計價資產推向全球市場。筆者曾多次提到,香港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都是中國金融改革的緩衝帶、試驗田,未來上海自貿區也將逐步承接這一功能。


把這些聯繫起來,滬港通就成為整個金融改革中的一環——境外投資者,透過香港這個緩衝區,參與到人民幣計價股票的定價過程中來。想到此,再僅僅盯着幾隻相關股的漲跌,測算兩地券商經紀業務的得失,就沒有什麼太大意義了。


作者簡介﹕內地資深傳媒人

0
0
0
書籤
留言 (0)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