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滬港通」開通,將令港股市場上的人民幣產品增添生力軍。不過,回顧人民幣產品發展多時,目前早已涵蓋證券、債券、交易所買賣基金(ETF)等,但至今交投未見活躍。「滬港通」要激活人民幣產品市場的如意算盤是否打得響?證券界普遍持觀望態度。
本港離岸人民幣發展一直落後於預期,多年下來,人民幣資金池的規模至今只有萬億元(人民幣.下同)左右,台灣、新加坡甚至倫敦的人民幣量已逐漸追近。除了外匯市場仍叫一枝獨秀外,目前證券市場可謂乏善足陳,當中散戶感覺最深的是具吸引力的人民幣產品欠奉。
視乎外資對A股興趣
由2010年推出首隻人民幣計價股票至今,純股票目前只有兩隻,即便加上以人民幣交易的各類ETF,品種仍乏選擇。交投更不斷萎縮,在港交所掛牌的人民幣產品,在2012年成交最多的日子,每日最多才約2.5億元左右,近期回落至1億元以下,在上周的4月30日及5月2日,成交額只有7191.5萬元及909.8萬元。至於期貨市場上,人民幣期貨產品每日平均成交400至600多張,算不上旺市旺人氣。
因此,今次推出的滬港通,香港的盤算是,借香港與A股市場的連通,以增加本地人民幣投資的吸引力,從而加快擴大本港的人民幣資金池。與此同時,由於滬港通是封閉通道,本地及海外投資者自行兌換的人民幣,自A股套現後,泊在港時,可能會投入本地的人民幣產品,本港的人民幣市場亦有望得以激活。
不過,算盤要打響,首先要海外資金對A股感興趣。觀乎現時一眾QFII及RQFII,額度愈批愈多,買氣卻愈來愈弱。從投資者角度而言,除非A股再現牛市,人民幣匯價有升無跌。否則本港人民幣市場現時半死不活的情况,短期難有大幅改變。
明報記者
本港離岸人民幣發展一直落後於預期,多年下來,人民幣資金池的規模至今只有萬億元(人民幣.下同)左右,台灣、新加坡甚至倫敦的人民幣量已逐漸追近。除了外匯市場仍叫一枝獨秀外,目前證券市場可謂乏善足陳,當中散戶感覺最深的是具吸引力的人民幣產品欠奉。
視乎外資對A股興趣
由2010年推出首隻人民幣計價股票至今,純股票目前只有兩隻,即便加上以人民幣交易的各類ETF,品種仍乏選擇。交投更不斷萎縮,在港交所掛牌的人民幣產品,在2012年成交最多的日子,每日最多才約2.5億元左右,近期回落至1億元以下,在上周的4月30日及5月2日,成交額只有7191.5萬元及909.8萬元。至於期貨市場上,人民幣期貨產品每日平均成交400至600多張,算不上旺市旺人氣。
因此,今次推出的滬港通,香港的盤算是,借香港與A股市場的連通,以增加本地人民幣投資的吸引力,從而加快擴大本港的人民幣資金池。與此同時,由於滬港通是封閉通道,本地及海外投資者自行兌換的人民幣,自A股套現後,泊在港時,可能會投入本地的人民幣產品,本港的人民幣市場亦有望得以激活。
不過,算盤要打響,首先要海外資金對A股感興趣。觀乎現時一眾QFII及RQFII,額度愈批愈多,買氣卻愈來愈弱。從投資者角度而言,除非A股再現牛市,人民幣匯價有升無跌。否則本港人民幣市場現時半死不活的情况,短期難有大幅改變。
明報記者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