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國際經緯﹕法左翼新星重燃美國夢長青網文章

2014年05月04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4年05月04日 06:35
2014年05月04日 06:35
新聞類別
國際
詳情#
【明報專訊】這陣子,法國經濟學家皮凱提(Thomas Piketty)的著作《21世紀資本論》成為英語世界熱門話題,有識之士幾乎都不能不參與討論。《金融時報》上周四刊出名為The nine stage of Piketty bubble的文章,對此現象調侃一番,稱最初政客和輿論領袖發現奇貨可居,紛紛用來闡述自己的一貫觀點,但隨之而來的便是「反彈」(第三階段);然後便是支持者跟反對者互相指摘對方根本沒有看過該書(第四及第五階段)——觀乎現時的熱鬧情况,我們還未進入第六階段「厭倦」。


美國讀者對皮凱提倒屣相迎,他的家鄉法國則冷靜得多,《21世紀資本論》去年在法國出版時,雖也算暢銷,卻未引起廣泛討論(雖然也惹右派批判),大部分人只把它看成另一本「左翼學者的著作」。法傳媒因此對美國近日掀起的皮凱提旋風嘖嘖稱奇。


皮凱提揚威海外 法傳媒驚訝

英美跟法國在不少議題上愛對着幹,2003年法國反對美英攻伊固然是一例,而英美的自由主義經濟模式向為法國不齒,英美則屢批法國的經濟模式阻礙發展。現在美國竟然把一名法國左派學者捧成大師,也算怪事。


法國《世界報》較早時便向皮凱提提出這疑問。皮凱提承認,《金融時報》和《經濟學人》對其著作的態度遠較法國報章開放,討論氣氛好得多。他直言感到驚奇,認為自己在美國受歡迎,一來是因為美國貧富縣殊在過去三十年間遠比歐洲嚴重;其次,美國對平等這議題的思考及體會遠較歐洲來得複雜。跟歐洲的階級社會不同,美國「人人平等」的傳統根深柢固,100年前發明累進稅制,目的便是要阻止社會變得愈來愈像歐洲。


事實上,在皮凱提著作英譯本問世前,美國輿論早已關注貧富縣殊日趨惡化、社會喪失流動性等問題。論者擔心,美國長此下去再也不能體現其立國精神,令「民主」變成空文。美國獨立宣言明言「人人生而平等」是不證自明的真理,稱「自由、生命及追求幸福等權利,都是不能被剝奪的」。


拆解貧富懸殊 難推動變革

在這背景下,皮凱提走紅美國便不足為奇。英美主流輿論對他對社會貧富縣殊的分析大都予以好評,對財富稅建議卻多有保留。但他的研究肯定能刺激美國思考如何在經濟發展下確保「人人平等」的立國精神得以體現,保證自由及追求幸福的權利不變成富裕階級的特權——雖然社會變革之路卻可能一如民權運動般漫長。


林康琪

0
0
0
書籤
留言 (0)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