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通識導賞﹕慢味聖家堂長青網文章

2014年05月04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4年05月04日 21:35
2014年05月04日 21:35
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專訊】巴塞隆那的高迪(Antoni Gaudi)建築,總讓人覺得有種神秘感。


這除了因為建築設計充滿魔幻感,每一座都像擁有自己的生命一直活着,還因為這裏有一座看來「永遠起唔完」的聖家堂(La Sagrada Familia)。


即使去年聖家堂宣布完工指日可待,確實時間預計在2026年、高迪去世後100年,人們始終不大相信,這項進行了132年的龐大工程,真會在十多年後可以完成。


上星期,負責聖家堂的第九代建築師Jordi Fauli突然現身香港,除了解釋為何興建速度可以加快,還有提醒即將在香港的高迪展覽中,不要忽略欣賞設計的細節,小如門把手,也可見高迪精湛細密的心思。


可以起足百多年,當中遇到的挑戰有很多方面,包括建築設計複雜、戰亂、金錢等。


對Jordi Fauli來說,最困難的,是要盡一切可能忠於高迪的意願,這包括建聖堂的動機和目的,還有他的設計和建築質素。聖家堂,又稱為「貧窮者的聖堂」,所以建築資金一直以來堅持只來自群眾,這是其中一個原因讓聖堂工程時快時慢,有時甚至要暫緩。近年資金來源算是穩定,加上數年前聖家堂開始大規模開放予公眾參觀,每年吸引300萬人入場參觀,費用收入達2500萬歐元,金錢方面該是得到了解決。


靠高迪生前繪圖筆記

至於設計,由於高迪留下的繪圖不多,即使在他建聖家堂時,也是邊建邊設計,所以後人只根據他在晚年意識到無法在有生之年完成時,才畫下的繪圖和寫下的筆記,來作為建築的藍圖。Jordi Fauli也說,若有機會可以重返高迪在生的年代,「我希望可以親耳聽他說說理念,和他在設計和施工時最在意的原則,他是如何為不同細節下決定?」


聖家堂雖然佔地不大,但整個建築設計宏大複雜。聖堂的主殿共分5個殿堂,上蓋有共18座鐘塔——主殿最高處是一座170米高的鐘塔,代表耶穌;一座稍矮的鐘塔代表聖母;另外4座代表4部福音的鐘塔,另外還有12座鐘塔代表十二門徒。而聖堂共有3個立面,分別代表耶穌誕生、耶穌受難和耶穌升天。除了建築繁複,裝飾更是精彩熱鬧,不論是建築牆上抑或室內的柱上,都爬有各種生物和植物。若每個遊客都捧着一本圖鑑天書參觀聖家堂,那圖鑑該厚如一本字典,像尋寶遊戲要找到的元素數之不盡,關鍵生物有蜻蜓、蝸牛、蜥蜴、烏龜;植物或許是棕櫚和百合,還有茉莉和尤加利樹;還有高迪擅長用的不同形狀如三角形、六角形,還有還有——他著名的螺旋圖案。


無電腦時代建造 難以想像

高迪熱愛大自然,把大自然融入建築設計。之所以他的建築裏以模仿大自然的曲線為主,天花也常用到難以用圓規或角尺畫的懸鏈線條,採光的方法則用上了雙曲拋物線體,把陽光直接引入聖堂裏。「這在高迪的年代,是極高難度的建築,沒法想像可以如何在沒有電腦的情况下建造」。這也同時解釋了,現在的工程為何可以加速,電腦繪圖的確幫上了很大忙。


那麼,建造時間上百年,建築物料都與時並進嗎?若建築由最底部開始建上去,這會否令建築最底部的物料最原始,然後愈高愈先進?「這是一個好問題。事實上,物料差不多是跟足高迪所選用的,石頭、玻璃、瓷磚、鋼、石屎,不同的是,這些物料現在可能用較先進的方法生產,例如鋼筋混凝土。」又例如他提到高迪絕頂聰明的採光天花設計,主要用不鏽鋼所造,堅固得來會反光,而在這種雙曲拋物線體旁邊,裝嵌的也是會把陽光折射進聖堂的玻璃和瓷磚。


高迪的設計,不單講求美觀,也處處想到用家實際使用時的舒適。這理念除了體現在聖家堂,其他建築和室內家具都貫徹始終。聖家堂與加泰羅尼亞博物館,最近向香港時代廣場借出14件家具及模型展品,都是出自高迪之手。聽過Jordi Fauli一席話,欣賞高迪可以有多一個層次了。


高迪建築特色~

大量曲線

很多介紹高迪建築的書籍都說,在他的建築中,不會找到一條直線。加泰羅尼亞博物館館長Josep Serra Villalba說,這說法其實是太誇張。不過,高迪的確運用大量曲線,他曾說過﹕「直線屬於人類,而曲線歸於上帝。」


高迪熱愛自然,把自然融入建築理念當中,很大程度是由於他小時候曾患有風濕症,無法與其他孩子一同嬉戲,需靠步行當治療,就常獨自留在大自然裏。後來長大後,他受到馮塔納(Miloy Fontanas)的影響,認同藝術應與生活融合,並竭力在他的建築中實踐。


於是,他的建築上,我們常會看見有動物的設計或植物的圖案。聖家教堂的高大內柱,其實就仿照參天樹幹,柱子向上伸延,然後分出分支,再撐着天花,而天花其實也被設計成像樹葉般片片疊在一起。「聖家堂聖殿是一個在神手裏,也在人民意志裏的工程。上帝崇高的旨意將完成這工程,聖殿內將會是一座森林。」


生物融入設計

在高迪的建築裏,可以找到大量的裝飾都與生物有關。例如聖家堂裏,牆上有蝸牛、青蛙、蜥蜴等,植物種類也是多不勝數,例如棕櫚樹、百合花、茉莉花;在米拉之家,地上的白色六角階磚,又可以找到海星、墨魚、螺、鱆魚等。他把生物融在設計裏,但並不止於製造雕塑,還會把它們的形態概念加到建築設計上,最有名的大概是呈螺旋形的樓梯,還有簡直像一座森林的聖家堂中殿。有研究高迪建築的學者說,高迪除了熱愛自然,也受到海克爾(Ernst Haeckel)的影響。海克爾曾發表許多關於自然形成的研究著作,探討原始動物的起源,放射蟲網、水母等。


引入日光

除了上文提及,聖家堂天花用上雙曲拋物線體來引入光線,高迪在決定聖堂三個立面時,也有考慮到光線的運用。


聖堂分為三個立面,分別是耶穌誕生面、受難面和榮耀升天面。受難正面門朝西,每天面迎日落,高迪利用太陽下山前的暗沉憂鬱,營造及加深門外雕塑的哀愁。而榮耀正門朝南,一天裏絕大部分都受陽光所照耀,以突出它的重要性和生命的昇華。


建堂資金 堅持來自大眾

聖家堂,原本稱為「神聖家族大教堂」,是一座屬於窮人的贖罪教堂,所以建築資金堅持來自大眾。發起人波卡貝拉(Josep Maria Bocabella)畢生宣揚耶穌養父聖若瑟,1882年,開始建造為「神聖家族」而設的教堂。負責的建築師法蘭西斯翌年辭職,由當時31歲的高迪接替,自此聖家堂的建築工程就一直陪伴高迪終老。高迪遵照前建築師的概念,以哥德風格修建了已動工的部分,然後用自己獨有的建築語言,把教堂重新設計成現在的模樣。高迪出生於鐵匠家族,從小就學懂雕塑和燒鐵,之所以後來做建築設計時,他不像一般建築師只停留在設計層面,還會落手落腳施工。高迪花了43年在建築聖家堂上,死前教堂只完成了教堂三個立面中的其中一面,後來也因為設計繁複、經費不足、中途戰爭中斷、反對的聲音,令聖家堂的落成一直遙遙無期。


不過,高迪常說他並不急於完成這項建築,因為他的客人(上帝)並不急。


高迪其他作品

Josep Serra Villalba說,高迪所設計的物件,我們除了可以欣賞它們美麗獨特的外觀,還應該記着高迪設計一件物件時,還會很重視它的功能。


門柄

這個形狀古怪不規則的東西,其實是一個門柄。若有機會親手觸摸,就會發現它絕對是為人的手而設的,「放上去,它凹陷的位置,是讓你的手指可以自然地按着用力」。時代廣場推廣及管業運作經理馬惟樂補充說,高迪還會顧及到用家是右撇子抑或左撇子,才決定怎樣的門柄設計。




椅子左歪右曲,看上去並不四正,但坐上去的話,一定會覺得很舒適——坐墊的位置下陷,讓屁股安穩地坐着;椅背的位置和形狀都是剛好能承托人的脊椎。


模型

在設計建築時,除了畫圖,高迪更愛用模型來呈現概念,這樣一來可以在3D繪圖仍未普及的年代,更容易表達整體面貌,另一方面也較容易與建築工人溝通,尤其他用到很難以圓規或角尺畫出的懸鏈線拱。而高迪獨創的模型,其實更有助於他計算建築所要承受的重量。


這個模型,是科隆尼亞小教堂的模型。高迪在模型底板把一條條繩的兩端懸起,墜下的繩上,再吊有一個個沙包,用來模擬建築重量。這個模型,反倒過來的話,其實就等於科隆尼亞小教堂的建築原型。當時的高迪,把這模型拍下照片,再把照片上下倒轉來看,就成了建築結構圖。


「高迪建築展」

地點: 時代廣場露天廣場及2樓大堂

日期: 4月30日至6月1日

時間: 上午8:00至下午10:00(露天廣場)/ 上午10:00至下午10:00(2樓大堂)

文 陳嘉文

圖 林俊源、受訪者提供

編輯 方曉盈

fb﹕http://www.facebook.com/SundayMingpao

0
0
0
書籤
留言 (0)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