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滬港通實為人幣通長青網文章

2014年05月02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4年05月02日 06:35
2014年05月02日 06:35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筆者上周一連兩篇,寫了滬港通的背後目的(4月23日《滬港通為A股納MSCI鋪路》、4月25日《A股倘納MSCI 影響遠超滬港通》。前幾天,港交所公布細則的時候,已印證這個推論。港交所行政總裁李小加表示,「相信對中國市場有興趣的投資者會循這機制進入A股,另一重要因素是國際重要指數公司或因此而重新評估A股權重,這對部分基金投資影響很大」。最後畫公仔畫出腸,說道,「雖未能肯定,但認為國際重要指數公司很可能短期內將A股納入旗下指數」。至於影響有多大,他說「若指數公司決定將A股納入旗下指數計算,內地A股市場的指數權重便會增加,例如被動式基金追蹤該指數,則必須跟隨買入,我們認為發生的機會很大,只是時間問題」。基本跟筆者說的是一樣。


機構成本沒影響 非必然

對於有質疑認為機構投資者已可循RQFII(RMB Qualified Foreign Institutional Investors,人民幣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QFII(Qualified Foreign Institutional Investor,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投資A股,李小加說「對中國市場有興趣的投資者,是會循滬港通的渠道投資的。他們已依賴現有的系統、現有的交易規模,(滬港通)不需要他們額外工夫」。筆者認為,這是回應一些規模比較小而本身個Mandate系Benchmark MSCI的基金,如果A股被納入MSCI後,按現有的渠道便要在內地新增一套系統去買賣A股,肯定會增加營運成本。


MSCI倘納入A股 基金被迫投資

如通過滬港通便能利用本身於香港現有的系統去買賣A股,相信這是回應一些大基金早前反對將A股納入MSCI令成本增加。當然,筆者認為這些基金反對的另一個原因(或可能是背後的原因)是,現在投資A股是一個自願的行為(Discretionary Decision),但當納入MSCI後便被迫要投資(Mandatory),即俗語所講嘅「屈機」。長遠來說,滬港通其實是「人民幣通」,即將來會從股票層面擴至商品期貨及其他人民幣產品。


gubiao388@gmail.com

逢周一、二、三、五刊出

[股飈 飈升股部落]

0
0
0
書籤
留言 (0)
確定